W020180709620567929184.jpg

看“斜杠青年”如何一文三改

科普中国网 2018-07-09

  

  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网承办的《我是科学家》第一期线下活动于7月9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图为结构生物学家叶盛进行主题演讲。(科普中国网 王笑 摄) 

  由中国科协主办的《我是科学家》节目今天迎来第一讲,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结构生物学家叶盛,同时是科普人和科幻人,这位“斜杠青年”分享了自己写科普文章的经验。

  GPCR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多家媒体对叶盛约稿,希望就GPCR问题进行科普,而叶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科普经验,针对三家不同媒体,改写了三篇不同的文章。

  写给《百科知识》的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GPCR比成是细胞表面的天线。因为人们所看到白色的是细胞膜,它的上面就是细胞的外部,底下就是细胞的内部,而GPCR就穿在细胞上面,绿色的小分子就是身体之外的化学信号,这些信号分子并没有真正传入到细胞里面,它要结合在GPCR上,GPCR把这个信号转到细胞里面去,所以说GPCR是细胞上的一个天线。又把这些信号跟GPCR的关系比作钥匙和锁,只要匹配才能把锁打开,信号分子和GPCR之间也是这个关系,它的形状、电荷要相互匹配才可以。

  第二篇文章写给《少年科学画报》,叶盛说“给小朋友做科普,你要讲故事才行,所以主要讲了一个故事,是我编的”。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弄丢了一块有香味的橡皮,结果被怀孕的阿姨通过嗅觉帮她找到了。这个蕴含了一个科学的道理,怀孕的女性比一般的女性嗅觉会更灵敏,为什么这样呢?也跟GPCR有关系,因为我们鼻子里面去感受空气中的化学分子受体的蛋白也是GPCR蛋白,但是空气中的分子不能直接和我们鼻子里的GPCR结合在一起,它一定要融合在鼻腔里的黏液里面,孕妇鼻腔里的黏液会分泌的更多更厚一些,使得空气中分子更好的和GPCR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嗅觉变灵敏的原因。?

  写给《瞭望周刊》的文章标题叫做“黑夜给了我们什么”。采用诗人顾城的一句诗句做疑问,通过这句话来引出GPCR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是我们视觉的根源所在。为什么能够看到东西,?因为眼睛。眼睛为什么能够看见东西?因为有视网膜,里面也有一种GPCR的蛋白,它能够把信号送到视细胞内部产生神经冲动,我们就看见光线了。

  “三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东西,不同的视角,为什么?根源的原因在于三个杂志的读者群是不一样的”叶盛说,所以写科普文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照顾读者的感受,这些年我总结了这么一句话,科学传播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