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牦牛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3-23 作者:魏大勇

  中国牦牛原产于青藏高原地区,又称西藏牛或猪声牛或马尾牛,是肉乳役兼用牛。目前出现了十大优良类群。牦牛是高原牧区主要家畜之一。全世界仅有牦牛1400多万头,大都繁衍生息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头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的85%。

  遗传进化

  通过四川、西藏、新疆、青海4个牦牛主产的线粒体D—Loop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牦牛的起源主要分为2大支,与前人的研究一致,表明我国牦牛有2个母系来源。在本文研究的4个地方类群中,金川和昌台牦牛的进化树聚类显示其体内含有2个母系来源的血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四川的5个主要牦牛类群中,金川牦牛、昌台牦牛以及九龙牦牛在遗传距离上较近,而麦洼牦牛、木里牦牛的遗传距离与其他3个类群较远。这与张才俊用6个类群的Tf和Hb位点的基因频率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天祝牦牛、环湖牦牛、加黎牦牛、亚东牦牛聚类分析、钟金城用染色体研究的牦牛类群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1

  示昌台牦牛、金川牦牛、九龙牦牛、达日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牦牛、西藏牦牛、玉树牦牛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而玉树牦牛、木里牦牛、果洛牦牛、麦洼牦牛、新疆牦牛与野牦牛的遗传距离较大。

  形态特征

  牦牛头大,角粗,皮松厚,髻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逆生粗长毛,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生产性能

  成年体高:公129.2cm 母110.9cm;成年体重:公443.4kg 母256.7kg;性成熟年龄:12月龄;适配年龄:2岁;平均单产:274kg;乳脂率:6.37%~7.2%;适应性:适应高海拔,耐严寒,耐粗饲,耐艰苦。

  生活习性

  牦牛体躯高大,心肺发达,肌肉紧凑,身长腿短,筋骨结实,体侧腹部和四肢的披毛柔软厚密,眼圆有神,牙齿坚利,采食性能良好,又具有灵活的嘴唇和舌,可像绵羊似的悠闲自在地在高山草地上行走,它丰富的成毛和发育很好的皮下结缔组织,腋腺,都有利于在高寒低温下生活。

  主要价值牦牛奶

  提到中国牦牛我们自然就想到青藏高原的牦牛,它们生活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那里风景秀丽,水草茂盛而丰美,是个天然的大牧场,那里的牦牛生产出来的牦牛奶自然也有其他牛奶不能比拟的特点。

  牦牛乳是西藏人民的重要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的特点是于物质和脂肪的含量高,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对人体有益的Ca,Mg,Fe,Cu,Zn,Mn,K和Na等八种营养元素较为丰富。特别是Ca,Mg,K和Mn的含量较全国代表值高出近一倍钠元素含量高出20多倍。与市售奶粉比较,除了钾元素、铁元素含量低于市售奶粉外,其他六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市售奶粉。表明牦牛奶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牛奶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能够帮助人体调节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它还是补钙的佳品,因为牦牛奶中富含天然乳钙;它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共轭亚油酸、а-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维生素H 等多种稀有营养成分。

  运输

  牦牛具有较强的驮运能力。

  肉

  其肉可食。

  皮

  其皮可用做皮具,结实耐用。用牦牛皮制成的牛皮船是高原河流上重要交通工具。

  粪便

  牛粪即是肥料又能当薪柴。

  毛

  牦牛毛捻成的绳子富有弹力,结实耐用,做成的帐篷御寒力很强。牦牛绒纺成的上等呢绒畅销国内外。

  尾巴

  牦牛尾巴制成的“毛掸”拂尘力强,特别是白色的尾巴更为珍贵,是传统的出口物品之一。

  生存状况

  在未进行野牦牛保护前(20世纪80年代前),进入10~11月屠宰季节,对空胎母牛等进行扑杀,补充肉食品,数量锐减。20世纪90年代保护政策实行后,野牦牛种群数量逐步得到恢复,近几年数量剧增,10~80头野牦牛群是常见群,200头以上群也不少见,据反映乌图美仁山周边超大群较多,甚至可见1000头超大群,总数近万头。2

  四川牦牛

  四川牦牛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其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部山区和高原地区,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主要的饲养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放牧为主。本文研究的4个牦牛类群和九龙牦牛都是四川省的主要牦牛地方类群。其中金川牦牛、昌台牦牛、九龙牦牛均属于阿坝州与甘孜州交界地区的横断山脉型牦牛类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昌台牦牛与金川牦牛的群体多样性分析显示两个类群较为接近,昌台牦牛(0.883±0.020)略高于金川牦牛(0.827±0.024)。而金川牦牛单倍型多样性低于此前Mipam报道的(0.925±0.035)HJ,这主要是由于采样群体和扩增片段的差异造成的。以上研究表明,四川牦牛类群中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为丰富,说明在该地区的牦牛受到的人工选择较少。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柴虫

下一篇:灰熊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