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稠度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22

  路基稠度(consistency of subgrade soil)是指不利季节路基湿度最大时,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上的平均稠度。表征路基湿度状态的一种指标,即路基土的含水率与液限之差和塑限与液限之差的比值。1

  简介

  路基稠度2(consistency of subgrade soil)是指不利季节路基湿度最大时,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上的平均稠度。同一地区,在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质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的性质(类别和密实度)及其干湿状况。处于干燥状态的路基强度较高,反之则较低。故工程实践中常用稠度表示不同上质的干湿状态。路基的湿度对路基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计算公式

  路基稠度以w0表示:

  w0=(wL-w)/(wL-wp)

  系区别路基土于湿类型的重要指标,对路基强度有重要影响。其中w为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内土的算术平均含水量(%),wL为该上的液限含水量(%),wp为该土的塑限含水量(%)2。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1.大气降水与蒸发

  降水通过路面、路肩和边沟渗入路基;蒸发使水分逸出而促使土基干燥2。

  2.地面流水

  沿边沟流动或地表径流的水流,因受阻塞,排水不畅积聚于路基两旁,渗入路基。

  3.地下水

  因地下水的流动或上升,同时借助土的毛细作用从地下上升浸湿土基的上层等。

  4.温度变化

  大气温度的变化,造成路基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差异,在温差的影响下,土中的水分以液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聚集在该处,从而使路基内的湿度分布发生变化。

  5.给排水设施的渗漏

  涵洞及道路给水与排水管线的渗漏,也会引起路基局部湿度的增加。

  路基的湿度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路面结构层的选择及厚度的确定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辙轨

下一篇:交织长度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