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罕见!10天3对双台风生成 专家详解台风如何“合体”

央视网 2017-08-04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数量偏少,但7月份开始进入台风活跃期,有8个台风陆续生成,特别是最近10天,生成3对双台风,历史罕见。

  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而进入7月份,有8个台风陆续生成,数量超过常年同期的2倍。这其中,最近10天内生成的第5号台风“奥鹿”和第6号台风“玫瑰”、第7号台风“洛克”和8号台风“桑卡”,以及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都是双台风。

  气象专家表示,最近南海和菲律宾周边的大气背景场比较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因为生成的数量比较多,相距的距离又不远,发生互旋也是正常的现象。其实每年都会有这种双台风的出现,但从历史上这种统计来看,在10天之内出现三对双台风还是比较罕见的。

  两个台风相互作用形成双台风

  专家介绍,两个台风相距1200公里左右会产生直接相互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台风效应,通常表现为一个台风围绕另一个作逆时针旋转或者互相围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在此过程中,它们之间有水汽的输送和能量交换,并对彼此的移动路径和强度产生影响。“纳沙”以台风级强度登陆台湾后,登陆福建时仍然达到台风强度,比较少见。

  气象专家说,台风“纳沙”在越过台湾岛以后,在福建二次登陆还能够达到台风强度,这是比较少见的,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强度,和它南侧有“海棠”台风给它非常强的水汽输送是密切相关的。

  专家提醒说,每年的7到9月份都是台风最为活跃的时段,因此东南沿海地区需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及时做好各项防御。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央视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