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中国青年报 2017-02-15 作者:叶雨婷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据悉,《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指出,必须把制造业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人才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约1.6万个,工科类专业本科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

  王继平指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

  王继平表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三是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四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

  为此,《指南》列出了7部分的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二是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三是提升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四是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五是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六是建设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七是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

  据悉,《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是1+X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制定并实施《指南》,加快推进我国的人才结构适应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重大变革,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适应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将激发高素质劳动者“新人口红利”,为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根本动力。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青年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