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10419530416223141.png

健康生活?你必须知道这两个角色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21-04-19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苑天琪(健康学人)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我们经常说,“钱可以买来保健品,但买不来健康。”事实果真如此吗?

  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由收入、职业、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医疗保险等条件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特别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更是直接反映在了人们的健康和寿命上。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经济社会条件带来的健康鸿沟变得更加明显。物质条件究竟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除了被动接受,又是否有办法消除这条鸿沟呢?

  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多项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其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同时,以往的研究还认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假设一个人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但坚持着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发病率也会有所降低。为了检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团队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44万余人的跟踪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对健康造成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

  

  图1:研究团队合影 图源:团队供图

  不同背景的研究对象

  参加研究的人群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US NHANES)和英国生物银行队列(UK Biobank)。年龄在20-73岁之间。研究者根据两组人员的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如家庭收入、职业/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等),进行潜类别分析,并将社会经济地位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白人的比例较低、女性居多、未婚人员较多,同时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更有可能为无业人群且没有医疗保险。

  社会经济地位低,患病率更高吗

  在其后的平均9-11年的随访期间,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了他们的死亡和罹患心血管病的病例。来自美国项目的44462名研究对象中,有8906人死亡(该组无新发心血管疾病数据);来自英国项目的399537名研究对象中,有22309人死亡,6903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经过统计,在两组研究对象中,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随访期间每千人年的死亡率分别在22.5和7.4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每千人年2.5人。而在相应的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每千人年死亡率分别为11.4和3.3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4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之后发现,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参与者发生死亡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高社会经济地位者的1.65-2.25倍。既往也有其他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比起拥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寿命短2.1年。这些结果均说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在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发病率方面有着更大的风险。

  经济差异带来的健康不平等

  由此可见,健康对每个人并非一视同仁。以美国为例,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对健康的影响正在持续加强。从2001年到2014年,美国最富裕的5%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寿命分别增加了2.34岁和2.9岁,但在最贫困人群中,仅增加了0.32岁和0.04岁。相似的趋势在英国也同样存在。

  为何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通常也更加健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我们不难得出答案。如果一个人家境殷实、受教育程度高,他便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能更容易地买到健康食品、进行体育锻炼,也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所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远离疾病,活得更健康、更长久。因此,设法消除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健康不平等,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图2:许多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隐形糖”,但并非所有人都了解这一点

  图源:Unsplash

  

  图3: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食品仍占人们日常开支的大头

  图源:Unsplash

  生活习惯发挥了什么角色

  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不沾烟酒、积极锻炼,坚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他的健康状况会更好吗?

  研究者对两组人员的生活健康程度进行了评分。如果一个人不吸烟、不酗酒、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他的生活健康评分也就更高。

  那么,生活方式是否能影响患病风险和寿命呢?研究者对两组人员的健康行为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无论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降低死亡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种保护作用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更为明显。在来自英国项目的研究对象中,相比没有健康习惯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而言,同拥有3-4个健康生活习惯者,其全因死亡率为前者的56%,几乎差了一倍。而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中,这一区别反而没那么明显。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的人相比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其全因死亡率仅相差14%。不过,这些数据都来自英国项目的统计数据。在来自美国项目的研究对象中,两者的联系并不明显。

  

  图4: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全因死亡率 数据来源:https://www.bmj.com/content/373/bmj.n604.full

  可以看出,即使受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低社会经济地位者依旧比高社会经济地位者要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弥补健康不公平吗

  但当我们对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时却发现:首先,控制不健康生活方式,并不影响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联。中介分析也发现,对健康状况起到积极影响的因素中,仅有3%-12%能用生活方式来解释,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所带来的的健康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通过仅仅改善生活方式来消除;其次,即便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遵循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死亡风险依然要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却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

  无论如何,研究结果肯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他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在本项研究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过量吸烟、缺乏锻炼、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不同身高者健康体重的范围)超标的情况更为普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社会经济地位低者健康情况更加不尽人意的结论。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还在路上

  对健康问题的研究,最终是为了制定更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超过13亿人,多种慢性病用药被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但同时,我国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且患病人数仍处在上升阶段,心血管病超过肿瘤,成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随着健康教育不断普及,一些人树立了健康饮食、积极锻炼的意识,却还有许多人沉迷于炸鸡和奶茶,过着宅生活,还有部分偏远地区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此研究充分说明,面对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健康差距,除了加强健康教育外,还需积极推动社会公平,让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医疗健康服务,才能促进全民健康。

  

  图5 图源:Pixabay

  参考文献:

  [1] Yan-Bo Zhang, et al. BMJ 2021; 373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n604

  [2]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21-02/12/content_5586882.htm

  [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 https://www.nccd.org.cn/News/Information/Index/1089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