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发现美洲鼹族新属种“墨脱鼹”

科技日报 2021-01-18 作者:赵汉斌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与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在鼹科分类与系统演化中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形态和系统发育学,他们在著名国际期刊《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上描述了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美洲鼹新属、新种。

  “美洲鼹族隶属于哺乳纲鼹科,这个类群宏进化异常复杂。现生美洲鼹族共4属6种,除甘肃鼹零星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等地外,其余物种全部分布于北美。但化石记录显示,美洲鼹族曾广布北美和欧亚大陆,包含至少14个属。”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介绍,目前美洲鼹的起源地尚未确定,但中新世该类群至少发生过三次“迁出北美”事件,其中至少两次通过“白令海峡”来到东亚进入我国。该类群第一次迁入我国后保留了甘肃鼹这一孑遗种,而第二次迁入所形成的物种都已灭绝。

  “2019年4月至6月,我们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墨脱开展哺乳动物调查时,采集到两号美洲鼹标本。标本独特的外形和分布引起了广泛关注。”安徽师范大学陈中正博士介绍,通过详细的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蒋学龙课题组这两号标本是新属种,命名为“高山鼹属墨脱鼹”。分析显示,墨脱鼹与甘肃鼹为姐妹群,在1156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以及随后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这两个物种分化。

  另外,与甘肃鼹相比,墨脱鼹保留了很多原始性特征,研究团队推测这可能是喜马拉雅地区较为稳定的环境所致。墨脱鼹也是美洲鼹族已知分布海拔的最高纪录,该属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美洲物种跨大陆迁徙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索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演化与适应过程。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