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证实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关联

人民网 2016-09-08

  美国时间2016年5月11日12:00,《Cell Stem Cell》网络版发表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团队与军事科学院秦成峰团队合作的工作:寨卡病毒在小鼠体内感染神经前体细胞并导致小颅畸形。

  2016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首次声称很可能是寨卡病毒(ZIKV)感染导致小头畸形和其他的出生缺陷。全世界众多研究机构都在加倍努力,以确认婴儿小头畸形和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的关联性。

  在这场竞赛中,我国科学家拔得头筹,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小头畸形!


  (图片来自Cell Stem Cell)

  美洲疫情爆发 “寨卡”来势汹汹

  你还没听说过“寨卡”吗?要知道,国际卫生组织(WHO)已经将寨卡病毒感染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5年中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播散蔓延,我国已发现多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人,因此,也面临输入并引起流行的风险。

  与之前比较温和的病情相比,2015-2016美洲疫情爆发特别值得人们警惕,当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的同时,突然出现了大规模患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出生。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巴西有6000多名婴儿被诊断患有小头畸形,和往年相比高出了20倍,而这些婴儿的母亲大多感染了寨卡病毒。

  鉴于该病毒在全球流行的严重性, 以及奥运会即将在巴西举行,国际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感染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确认!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小头畸形

  小头畸形是一种罕见疾病,婴儿在子宫或者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头部明显变小。患有小头畸形症的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脑发育明显异常,智力发育显著迟缓,有的患儿会出现癫痫、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与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同属。

  据相关报道,目前,寨卡病毒(ZIKV)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且疫情不断发展,有蔓延全球之势。

  秦成峰团队在国内首先成功地从感染病人体内分离出一株寨卡病毒亚洲株系。许执恒团队利用小白鼠建立感染模型,将病毒注射入胎鼠的侧脑室后,检测到病毒在小鼠脑内可以大量复制增殖,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后会阻碍其正常增殖,分化,并引起神经凋亡。

  在胎儿的大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正常的增殖、分化、迁移,对大脑的构建至关重要。经过五天的感染,感染病毒的小鼠的表现出脑腔扩大,皮层变薄,整个鼠脑变小。

  许执恒团队不但成功建立了寨卡病毒体内感染模型,而且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他们发现大量与免疫、小头畸形、寨卡病毒的潜在受体及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出现明显异常。这为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导致小颅畸形”的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寨卡病毒感染体内模型的建立,将会推动寨卡病毒治疗药物筛选的进程。

  危险!孕妇与备孕者请远离

  研究者提示,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不过也有输血、性接触导致病毒感染的报道。


  ZIKV的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

  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症状与登革热相似。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

  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女性最好避免前往寨卡病毒仍在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另外,越来越多报道发现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准备怀孕的家庭,夫妻双方都尽量不要前往寨卡病毒仍在传播的国家和地区。

  也许有人说,“我不出国,不就安全了吗?”也不尽然,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截止2016年3月10日,内地发现12例病毒携带者,均为境外旅行感染,而病毒学家则表示,海南和台湾有快速传播寨卡病毒本地流行病例的较大风险,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都有埃及伊蚊出没。

  现在,我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提供了第一种研究寨卡病毒导致小头畸形的动物模型,还为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相关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将有力推动寨卡病毒的防控。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