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今日.jpg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0-12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发射十分钟后,整个飞船顺利入轨,先是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离地面343千米的圆形轨道,绕着地球飞行一圈,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现出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外形和结构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相同,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服务舱三个舱段构成,重量达7.8吨。不同的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主要的科学任务是为了实现我国两人飞船发射和安全运行,同时开展地球表面骨细胞、心脏医学、数字照片以及测试飞船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

  为了能够很好的完成两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科研人员对神舟六号飞船做了众多的改进。不仅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还对轨道舱功能使用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得航天员能够更为舒适地在其中进行生活。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科研人员对一些日常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进行了日常的持续性的改进,甚至还专门为航天员的座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

  另外,神舟六号飞船上还新增加了地球观测仪器等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得飞船的设备达到了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对4个方面的110项技术进行了改进。正是这些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保证了飞船在整体飞行过程中正常的飞行参数,理想的舱内温度、湿度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环境指数,使得能够顺利完成各项科学实验。

  在经历了多天的太空飞行之后,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成功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