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疫苗冷链运输 让每支疫苗安全上路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12-18

  众所周知,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人们生命健康最忠实的守护者。作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药品,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对于温度及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那么疫苗究竟是怎样被运输的呢?

  从法律上讲,疫苗必须通过冷链条件进行运输和储存,如果相关机构在疫苗运输过程中脱离冷链条件,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据四川新闻网报道,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68号)第十六条要求: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冷链是疫苗运输的重要要条件。

  利用“互联网+”进行疫苗冷链运输再次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

  据新华网报道,过去使用普通温度计人工记录温度数据进行对疫苗的温度监测,在雷雨夜晚出现短路断电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疫苗超温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利用“互联网+”进行疫苗的冷链运输后,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监控其所处环境的温度,一旦跳闸断电或发生其它异常,系统就会通过短信、微信、本地声光等方式及时报警。利用“互联网+”的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了每一支疫苗的安全性。

  《文汇报》也曾报道,上海市相关部门通过委托专业医药物流企业实行疫苗的统一储存和配送,为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安全的冷链保障。在运输过程中还实施联网温度监控,每一瓶疫苗的瓶上都贴有温度检测卡(VVM),这种热敏感标签能够通过不可逆的颜色变化来反映运输过程中疫苗受热损害的情况,以便操作者能一眼分辨出疫苗是否失效。而在运输的过程中采用全程冷链监控,疫苗的出入库信息在系统中均保留痕迹,另外,各接种单位存放疫苗的冰箱也均有温度监测。

  只有选择恰当的运输和储存方式,才能使疫苗本身更加安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孙乾)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