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jpg

邢定钰:敬业奉献演绎无悔人生

新华网 2017-12-19

  

  夏日的南京大学校园,主路甬道旁杨柳垂荫,新开湖内荷风送香,护城河畔梧桐相伴,莘莘学子青春昂扬,流连忘返,徜徉于知识的海洋。时时可见一位朴素儒雅的老先生,与青年学子漫步其间,讲学传道,温润丹心桃李之意,彰显百年名校文化内涵。

  他就是国外求学的“海归”,南京大学的忠实奉献者,我国微结构领域的领航者,躬身七尺讲台三十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定钰。

  执着奉献 硕果累累

  1945年,邢定钰出生在上海,籍贯江苏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休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主任。多年来,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多篇,研究成果被SCI学术期刊上1500多篇论著他引。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南京大学任教期间,邢定钰凭借踏实刻苦的治学精神和出色的科研能力,很快晋升为教授、博导。“聪明的头脑是需要的,但是,能考进南大物理系,这证明你的天份够了,后面就需要你的勤奋和坚持不懈。选择物理注定了你这一生的道路是艰辛的。只有一开始就比别人更努力,将来才有可能更胜一筹。”邢定钰经常这样告诫学生。辛勤的耕耘换来的必定是累累硕果。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

  邢定钰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量子输运理论、巨磁电阻理论、高温超导电性、磁性纳米结构以及低维系统中相变等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担任过攀登计划“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1998-2000)和973项目“人工带隙材料的物理机制、制备及其应用”(2002年起)专家组成员,以及国家自认科学基金委员会“理论物理专款学术领导小组”成员。

  此外,他还与合作者建立了包含自旋反转效应的铁磁隧道结构的隧穿磁电阻公式,用以解释各类铁磁金属和氧化物隧道以及隧穿型颗粒系统的巨磁电阻行为。介绍研究成果的两篇主要论文被国内外同行的140多篇论著他引,引用作者来自美、英、法、德、俄罗斯、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实验室。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常教学工作是做科研的灵感之源,没有它科研工作者就失去了立足的根。邢定钰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因此非常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三尺讲台,是他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最好的平台。他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着重物理图像的描述和基本理论的演绎,力求将每一个问题都讲得清清楚楚。多年来,他指导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多人已在从事相关领域取得优秀成果。2010年,邢定钰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此外,邢定钰还提倡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他认为,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性,是经过若干年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只要整体的科研水平上去了,将来攀登国际科研的最高峰是早晚的事情。同时也应该给有才华的年轻人一些时间,让他们做出大成果。另外,他还认为科研诚信很重要。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了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必须大力营造鼓励崇实、唯实、求实的科研环境,科技界必须率先克服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建立求真务实的道德风尚。年轻人尤其要如此。

  邢定钰一生在工作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办公室十分狭小,甚至连放学生书桌的位置都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八个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年龄的上升本应逐渐减少工作量,而邢定钰却说:“科学发展那么快,可以说每天都会有新的创见。人的一生就像长跑,你必须一直勤奋地跑下去,可能稍作休息,你就要落后了。我想,我也算个勤奋的人吧。”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