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与蛀牙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11-18

  早晚刷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各种关于牙齿的疾病仍然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如果牙齿坏了,大概率属于蛀牙,也就是龋齿。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发生脱钙,有机质分解,从而造成牙体组织缺损的一种疾病。严重的时候,会发展为牙髓炎、牙齿根尖的炎症,引起疼痛,还会因为咀嚼功能的降低,影响消化功能,损害身体健康。

  

  很多人都会有“上火,牙痛!”“牙齿缺钙”等经历。牙齿的疾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病虽小,影响却大。牙痛会阻碍我们的日常交流与工作进度,如果心情不好,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科学家发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大约70年前,科学家发现那些饮用氟化物含量较多的水的人们通常牙齿上的龋洞比较少。

  那么,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原理是什么呢?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含氟量为2至3克,约90%积存于骨骼及牙齿中,摄入的氟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附后,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抗酸蚀的氟磷灰石,可以减少牙齿被酸溶解和促进牙齿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病的发生。但是正常人体氟的含量并不足以保证人们牙齿的健康,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选择再摄入一些。比如现在市面上的牙膏大多是含氟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氟也是一种具有两面性质的元素。如果氟化物过高,轻者牙齿出现斑釉症,重者全身出现氟骨症。不过通常认为氟化物只对7岁之前处于牙齿发育期的儿童造成损害,导致其牙齿出现斑釉症的表现。所以在使用氟化物预防龋齿时,应注意使用对象和应用时间及剂量。

  不论怎样,在人们仍受虫牙威胁的当下,氟化物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在它的作用下,人们牙齿的牙釉层更加坚固了,其抵抗细菌腐蚀的能力也更强了,但我们也期待科学家能找到保护牙齿健康的更好办法。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赵苗苗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