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前疯狂加班?为什么你“这么拼”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9-28

  十一假期马上就要到了,不少人出现了过度加班的情况。为了把手头剩下的工作“清理掉”,舒舒服服地过个假期,他们常常是晚上一两点睡,早晨五六点醒。那么,为什么本该在上班时间完成的工作有些人却愿意加班来做?

  首先,据红网报道,目前在我国,忘我工作的人一般都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而在这种“过劳”为“模”价值观的支配下,一个人若想得到社会的肯定,就必须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工作,这就在无形中为过度加班提供了温床。这部分人应该摆正态度,意识到工作并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唯一途径,而且加班要适度,因为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其次,很多人加班是因为在八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内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插科打诨,以至“白天沿街走、晚上费灯油”。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要提升工作效率,应该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好规划,以免浪费时间。新华网建议,对于“百灵鸟”型工作者来说,应该在清晨6点起床,8点半前完成健身、查看邮件和通勤事项,然后列出当天日程安排,10点前完成最难的任务。之后可进行一些与客户沟通、开会等工作。下午还可以进行一些体力上的劳动。晚上6点之后,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但应尽量在9点半时就寝。对于“夜猫子”型工作者来说,起床时间则可以适当晚一些,比如在早晨7点,当天最难的任务和健身等活动也适合安排在晚上。晚饭可以在晚上8点半吃,睡觉时间也可以延迟至夜间11点半。

  再次,有些人常常加班是因为患有“拖延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护师李琦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大家, 遇事想拖延时,要不停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并马上行动起来。当对事情厌倦而不想立即行动时,不妨将任务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赵文华)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环保、水利、节能、气象、人工智能、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

    经科普中国网专家中华医学会研究员,唐芹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