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卫星.png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

新华社 2016-09-01

  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颗被命名为“墨子号”的量子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对微观量子世界最离奇的现象开展科学实验研究。世界学术界著名的《自然》网站报道说,在这场“特殊的太空竞赛”中,中国“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星地量子通信的中国梦想就已引发了世界的关注。《自然》杂志曾以封面标题形式发表了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该成果还被选入了其杂志的“年度全球十大新闻亮点”。

  在全球的量子通信竞赛中,中国虽不是起步最早的,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实现了“弯道超车”。那么,这颗做了十年的技术贮备的“墨子号”成功发射,究竟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中外的科学家同行们是如何看待“墨子号”的发射?

  李家明:“墨子号”助力精密科学发展

   

  中科院院士李家明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对建立全球性的通信网络,构建‘量子互联网’至关重要。” 中科院院士李家明表示,量子通信的好处在于保密性强、安全性高。在量子通信网络下,如果有人设法窃取你的私人通讯,你会立刻察觉到,这样就可以启动相应的 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安全。而在现有的通信技术手段下,这是无法做到的。

  李家明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定会带动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精密科学的发展。因为精密科学的追求是无限的,并且随着精密科学的发展,将会使人类拥有更加敏锐的眼睛、更加灵敏的听觉等等。“可以说,人类的探测能力将会大大提升。”

  于渌:为全球性的通信网络构建打下基础

   

  理论物理学家于渌

  “结合下半年建成的‘京沪干线’,我国将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理论物理学家于渌表示,这会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并且为全球性的量子 通信网络的构建打下基础,这将是一个新的突破。“当然,量子通信不会马上全面取代现在的经典通信,仍然还有许多科学和技术上的问题等待我们进一步突破。”

  他提出,在量子科学卫星方面我们的确走在了前面,但在空间科学的整体上中国还只是刚刚具有了竞争力,要实现从追赶、并跑到领跑,还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

  朱诗尧:我国跨出量子通信发展第一步

   

  朱诗尧院士,国内最早从事量子光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朱诗尧院士是国内最早从事量子光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实验可以证明量子力学的纠缠态,但在长距离大范围条件下进行千公 里量级量子纠缠态的观测还从未有过。一旦成功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我们便可以从卫星上的量子纠缠光源同时向两个地面站分发纠缠光子,在完成量子纠缠分发 后,再对地面站的两个纠缠光子同时进行独立的量子测量,进而进行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如果能够给出对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证明,就可以对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验证,这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更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如就量子光学的 研究领域来说,一旦通过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量子态、量子关联以及量子纠缠等理论得到验证,那么其对量子光学的理论计算和实验设计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 用。

  Vladan Vuletic:中国将成为空间科学实验领跑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Vladan Vuletic

  “从个人而言,我并不指望卫星实验能够教给我们任何我们尚不了解的量子力学和有关量子奇特性质的知识。然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Vladan Vuletic表示,它将会把科学转变为技术:如果实验成功,它将有可能建立比经典物理学更强有力的地面系统与空间系统链接。然后,这种链接可以在实际上 用于安全的信息交流。“因此,爱因斯坦对量子物理学的反对就会转变成一种交流工具,这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进展。”

  Vladan说,“在发射了一系列新的卫星之后,我相信中国将会成为空间科学实验的领跑者。近年来,中国在很多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已经做出了诸多振奋人心的成绩。” (光明网记者蒲潇 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