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1.jpg

五问电信诈骗为何屡打不绝

新华网 2016-09-02

   从徐玉玉案悲剧的发生,到清华大学教授被电信诈骗1760万元,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案再次引起社会关注。电信诈骗为何多年屡打不绝?记者就此采访了具有多年电信诈骗侦破经验的办案民警和法律专家。

  一问:虚拟号码从何来?

  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手机收到了电信诈骗信息,可显示的号码却是运营商、银行等机构的官方号码。原因就是骗子使用了虚拟号码或伪装号码,这些号码没有登记身份信息,或是使用网络改号器伪装号码,无法回拨、追踪。它们可以伪装成任意号段,甚至是“110”。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苏兴博警官介绍,犯罪分子发送电信诈骗信息的伪基站群发器也在更新换代,体积越来越小,以前多是放在汽车后备厢中,现在可以放在电动车甚至背包里,移动过程中可向半径一百米左右的范围人群推送信息,影响面极大。据了解,这样的非法设备成本不高,利润巨大,有专门的企业进行制作。

  “利用伪基站进行电信诈骗和常规诈骗的处罚一样,但影响却更坏。”苏警官说,电信诈骗不是一对一,而是广撒网。但是,生产、使用伪基站的法律处罚却比较轻,一般以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问:信息漏洞谁来堵?

  追究根源,个人信息的泄露无疑是电信诈骗案件中最重要的一环。苏兴博将信息泄露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主观性泄露,比如领取促销礼品时填写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占卜、测吉凶网页填写信息等;第二类是被动泄露,主要是在买房、买车、买保险、网购等时。

  记者曾在采访时见到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表,其中就有外地一小学数百名家长的联系方式。主观泄露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来防范,被动泄露的信息,所涉及的机构、企业自然难辞其咎。无论是“内鬼”,还是黑客,都应该一追到底,而不只是抓到骗子就完了。

  三问:实名制“包治百病”?

  在徐玉玉案中,两个诈骗电话一个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一个是185开头的号段,经查这两个号码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在警方侦破电信诈骗案件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实施诈骗的嫌疑人并不是登记注册者,中间经历了多次转让倒卖。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目前的问题是,实名认证后的电话号码,若经过转让,是否还能达到实名认证的预期效果。立法者所期待的实名制“溯源”机制,会不会因为号码多次转让变成“废柴”。下一步,电信实名制更应解决移动号码转让的问题,解决号码与身份分离的特殊情况。

  四问:骗的钱有多难追?

  2015年下半年,公安部授权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查控中心,与全国各金融机构建立了快速查询、止付、拦截通道。查控中心成立前,公安机关要想冻结一个账户需要经过复杂的手续,现在接到报警后输入账号就可以直接拦截,追回钱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但是,大多数受骗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而骗子将受害者转账的钱全部转走往往只需要几分钟。银行冻结的速度难以赶上骗子的提款速度,有专家和人大代表表示,建立金融系统快速止付机制已是当务之急,可以学习一些国家的做法,比如美国一些银行采用“延时付款”的措施,即可以让对方看到这笔钱到账,但对方不能立刻取走,要间隔一天才行。

  五问:被骗都是因为蠢?

  从大学新生到高校教授,他们的被骗让许多人无法理解,被骗真的是因为当事人太笨吗?昨日,一条“IT男险些被骗”的帖子在网络中热传,自认为熟识多种骗局的王先生,也感慨骗子的狡诈,骗子正是利用了银行卡同一个账户内部资金流动无需密码的漏洞,而骗子的电话和短信几乎配合得天衣无缝。

  苏兴博警官介绍,骗子之所以得手,主要就是利用了当事人贪(中奖类诈骗)、怕(冒充公检法)、慌(家人出事儿)、缺(缺少常识和防范意识)、善(冒充红十字募捐)等心理。他们中不乏“心理大师”,不停地研究、揣测事主的想法,编写剧情,制定话术,且不断升级、完善,将事主一步步诱骗进他们的圈套。

  民警提示,为了防止被骗,就要恪守一条原则:无论你有什么理由,我就是不转账、不汇款、不点击链接、不操作银行账户、不转发验证码!

  他山之石

  其他国家怎么防电信诈骗

  1、美国:建立“拒绝来电名单”网站

  美国在其境内的电信运营商之间建立了一个名为“拒绝来电名单”的注册网站,让民众免费上网注册自己的家庭电话或手机。注册成功后,除了慈善机构、政治团体或电话调查者之外,任何人向这些号码进行电话推销都被视为非法行为。

  2、德国:银行帮忙追回被骗钱款

  德国的电信诈骗犯很少在国内下手,因为忌惮德国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在德国,个人在银行开户时不仅要实名登记,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份检验,身份证、家庭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都要进行存档备案。开户者还要和银行签订“信用合同”。此外,用户在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也要实名登记,并签订“信用合同”。银行、电信、网络、租房等公司会定期将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向德国信用信息处理机构Schufa报告。这样,一旦发生电信诈骗,银行可以轻松通过Schufa系统查出相关信息,帮用户把钱追回来。

  3、澳大利亚:可免费申请“电话号码保护”

  澳大利亚电话诈骗方式主要是提供免费旅游、谎称“中大奖”“政府退税”等,其中针对移民的电信诈骗也比较流行。诈骗犯冒充移民部门官员给持临时签证的移民打电话,谎称对方签证出现问题,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否则将被驱逐出境。要防范诈骗分子骚扰,民众可以向澳大利亚电话局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这样就可以拒绝所有市场营销人员来电。

  4、日本:推出防诈骗ATM机

  在防止银行卡买卖方面,日本警方加强与银行的联动,规定同一家银行每人只能开设一个账户。此外,日本一些银行还推出防诈骗ATM机,一旦ATM机探测到取款者边打电话边进行转账操作,就将强制停止转账。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