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害防治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玉米的病虫害很多,我省突出的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矮花叶病丝、瘤黑粉病等。突出的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金针虫、粘虫、蝼蛄、蛴螬、蚜虫、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等。主要病害1、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播玉米区主要的真菌病害,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其发病率即等于损失率,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土壤中积累的病菌侵染,侵染的最适时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种子出土。种子出苗时间越长,侵染机率越高。丝黑穗病防治措施:1、使用抗病品种。2、使用含有烯唑醇、戊唑醇的种衣剂。3、适当推迟播期。4、品种轮换。5、苗期及时去掉病株,后期及将病株割掉并带出地头集中处理。2、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为真菌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特点是流行时间短,发生频率高,为害面积大,严重威胁玉米的稳产高产,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大斑病造成5%的减产,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感病品种的损失高达20%以上。叶片上最初呈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梭形病斑。大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其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如果气温适宜,又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大斑病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茎叶喷施抗真菌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3、茎腐病(青枯病) 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玉米产区都有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传播病害。在玉米生长后期,病菌侵染植株靠近地表茎秆。玉米在灌浆期遇到较大或连续降雨并且雨后暴晴,茎腐病则发生严重。症状表现分两种类型,病程发展较快,植株茎基部第二节迅速萎缩变软,果穗下垂。病程发展较慢,植株由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果穗下垂。受害株果穗子粒松瘪,茎基部第二节髓部中空,后期易倒伏。茎腐病(青枯病)防治措施:(1)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减轻病害。(2)在玉米生长后期,避免田间积水,保护根系。(3)播种时,将硫酸锌肥作为种肥施用,用量为每亩1公斤,能够有效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植株抗病性;增施钾肥(氯化钾8公斤/亩)也能够明显地降低植株的发病率。(4)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发病严重地区,应避免在收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实行轮作倒茬。4、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普遍发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病菌可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所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而影响结实,导致减产。防治的主要措施是轮作倒茬和种植抗病品种。5、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矮花叶病是病素毒病,通过蚜虫传播,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中,均可受害。发病初期,首先在最幼嫩的叶片上表现不规则、浅绿或暗绿色的条点或斑块,形成斑驳花叶,生长后期,病叶变成黄绿色或紫红色而干枯。早期感病矮化较重,后期感病矮化轻或不矮化。受害植株雄穗不发达,分枝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有的还不结实。防治措施主要是种植抗病品种与及时杀灭蚜虫。6、玉米粗缩病 属病毒病,在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迟缓、矮化。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防治措施主要是种植抗病品种、杀灭灰习虱、玉米感病敏感期避开成虫盛发期。7、玉米矮化病 此病在山西零星发生,是一种症状类似地下害虫为害同时又疑似病菌侵染的“异常苗”。主要表现为叶片上有黄色褪绿或白色失绿纵向条纹,植株矮缩,顶端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有效药剂浓度在6%以上、丙硫克百威有效药剂浓度在2%以上对种子进行包衣,即可控制玉米矮化苗的发生;0.6%阿维菌素+25%丁硫克百威联合使用对玉米矮化病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主要虫害1、玉米螟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玉米。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头深黑色在山西一般为两代。体背为浅褐色或浅黄色。玉米螟为害玉米植株的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杆,造成植株生长受害,减少养分、矿物质和水分向果穗的输送,导致减产10%~30%,近年对我省玉米生产威胁很大。防治措施:(1)越冬期防治。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茬,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2)抽雄前防治。在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辛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该药蔬菜上限用,甜糯玉米不能使用),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2、粘虫 粘虫是暴发性、迁飞性害虫,可使用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敌百虫、敌敌畏、灭幼脲Ⅲ号进行喷雾。用灭幼脲Ⅲ号要比其它药剂早3~4天。3、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沟金针虫、地老虎等。防治措施:种衣剂包衣:利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控制苗期病虫害。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2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适量水,拌炒香的豆饼、棉籽饼、麦麸、米糠3~5公斤,傍晚顺垄撒施,防治蝼蛄和地老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上述药剂拌切碎的鲜草20公斤,做成毒草施用,防治地老虎。撒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毫升,拌细土25~30公斤,顺垄条施或穴施,防治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地表喷施:傍晚地表喷施50%辛硫磷乳油和2.5%溴氰菊脂乳油混合液。药剂拌种是好的办法。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4、蚜虫 玉米蚜虫在我国各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在玉米全生育期都可以造成危害,1年繁殖10~20代,主要在幼叶、茎杆、雄穗、果穗上刺吸汁液,直接导致生产损失。玉米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是造成病毒病田间流行的重要因素。化学防治: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应进行药剂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康福多浓艾美乐水分散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5、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以成、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危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向玉米田转移。7~8月为危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至全田。发生特点:7~8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但大雨、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沙质土玉米田较其他土质玉米田发生重。农业防治: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地头、渠边的杂草,减少玉米红蜘蛛的食料和繁殖场所,降低虫源基数,并防止其转入田间;避免与豆类、花生等作物间作,阻止其相互转移危害。药剂防治:重点喷中下部叶片。可选用15%扫螨净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15%扫螨净与40%氧化乐果按1:1比例的混合后喷雾,或每亩用1~1.5公斤甲拌磷颗粒剂或甲拌磷乳油拌适量细砂隔行均匀撒于玉米行间。6、双斑萤叶甲 双斑萤叶甲近年在我省有加重趋势,一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米,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 15℃成虫活跃,干旱年份发生重。防治措施:(1)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深松土壤,破坏越冬场所,杀灭越冬虫卵。(2)该虫早晚活动能力弱,化学防治应在早晚进行,选用菊酯类农药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的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在雌穗周围,以及被害叶片上。(3)由于双斑萤叶甲较易扩散,要采取群防群治。(4)在玉米散粉盛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7、野鸡 近年来野鸡、喜鹊等鸟类毁坏玉米苗的现象逐年加重,为害时先刨出玉米苗下部种子,然后将种子吃掉,导致玉米苗死亡,玉米出苗后15天之内是危害盛期,之后危害减轻。对于野鸡为害,猎杀、毒杀是绝对不可以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1)在野鸡活动时段(傍晚太阳落山前和清晨太阳升起时)组织农民轮流看护驱赶。(2)录制老鹰或其他天敌的声音在野鸡出没时播放,对野鸡有一定的恐吓作用。(3)地表喷施驱鸟剂(“巨地”驱鸟剂或一闻避)或用驱鸟剂拌种,对野鸡的驱避作用也十分明显。(4)用含有克百威、毒死蜱等农药的种衣剂(福克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编辑:王春晨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中心任志强研究员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