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数绵羊?新的人工智能让睡觉也能个性化

网易科技 2017-07-12

  资料图

  人工智能(AI)没有界限。这一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未来的五年将会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新的人工智能可以在你睡觉的时候保持工作,确保你有一晚质量好且不间断的睡眠。听起来不错吧?

  美国人睡眠状态非常糟糕

  美国人的睡眠质量正在走下坡路。以下是美国睡眠协会(ASA)收集的数据:5000-7000万美国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有30%的成年人报告了短期失眠问题,10%的人自我报告慢性失眠。48%的人经常打鼾。37.9%的人曾在白天无意睡着过至少一次。4.7%的人表示,每月至少有一次在开车时打瞌睡,而疲劳驾驶每年会导致1550人死亡和4万人受伤。9%到21%的女性和24%到31%的男性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但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数据样本。当你放大来看这个国家的整体睡眠质量时,很明显,有些结论是不正确的。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数据,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才能保持健康。学龄儿童每晚则需要11个小时的睡眠。

  很明显,无论是出于自我选择还是出于健康原因,大多数人每晚都没有得到足够的不受干扰的睡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称睡眠不足是“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3项值得关注的人工智能睡眠技术

  研究人员和医学专家已经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睡眠行为,并试图寻找提高美国人每晚睡眠质量的方法。这些年来,有一些有趣的、有帮助的成果,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有趣的是,现在我们正在将科技与睡眠融合,来获得更健康的睡眠。而科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打乱我们健康睡眠模式的一大因素。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正被用于解决严重的睡眠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一些不同的技术。

  TheReSTBed

  其中一种非常有趣的技术是“ReSTBed”,它是一个可定制床垫,可以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压力并做出反应。如果你对这款床垫有兴趣,MattressClarity的JoeAuer对床垫的各个用途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且在ReSTBed上睡了几晚进行测试。

  使用ReSTBed时,你可以为平躺和侧卧时的五个区域设定硬度等级。然后,如果你在睡觉时变换位置,床垫就会通过检测身体压力自动调节到设定的硬度。对于那些在睡觉时辗转挪动的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Nanit

  正如每一位新父母都知道的那样,对他们来说,最可怕、最令人沮丧的挑战之一就是睡觉。你会发现自己在晚上的时候会不停地醒来检查,确保你的宝宝还在正常呼吸。虽然你对最终的一切正常感到欣慰,但如果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那总是很美好的。

  Nanit摄像头是一种革命性的育儿摄像头,把它放置在婴儿床的上方,就能够实时播放婴儿睡觉时的高清视频。不过,这项技术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可以追踪并分析睡眠,因此家长可以监测婴儿的睡眠情况。这样,宝宝和父母都能够有更好的睡眠。

  SleepNumer360

  SleepNumber360是另一种很酷的高科技床,它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供更好的睡眠。这张床不需要结合应用程序来运行。它能够了解你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它会知道你何时躺下,并且在温度较低的时候自动打开足部加热器。而且这张床会不停地学习你的行为,比如你在周三晚上的睡觉时间,所以它甚至可以在你上床睡觉之前自动开启。当你开始打鼾时,床也会轻微地抬高你的头,这会让你和你的伴侣睡得更好。

  AI是美国人的睡眠问题的解决方法吗?

  睡眠的未来令人兴奋。在10年、20年和50年内,人工智能睡眠技术会带来哪些改变?如果你问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会告诉你有哪些可能性。

  VanWinkle的MichaelBullerdick预测说:“最终,新的睡眠可以归结为‘个性的优化’,这意味着它将被定制到一个人的特定生理和大脑功能上,睡眠的作用也不只是休息。”也许将来还可以利用睡眠来治愈情感和身体上的创伤,获得文凭,甚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者,我们将来会经常进行“大脑休假”,我们的梦境甚至可以超越目前虚拟现实爱好者最疯狂的期望。

  这些都是未来的事。但是现在我们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美国人有睡眠问题。成千上万的人在一天中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对周围的情况浑然不觉,只是因为他们晚上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虽然有些睡眠不足是自身造成的,但缺乏休息往往会直接导致健康问题。

  不管你的睡眠问题是由于你自己缺乏自律,还是状况已经严重到每天晚上都要数绵羊,好消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帮助。从预测传感器、机器学习到测量睡眠行为模式的摄像头,都能够作为睡眠问题的补救措施。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