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科学:《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卡冈都亚

科普中国网-科普融合创作 2017-01-09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 战博豪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克里斯托弗·诺兰凭借指导《星际穿越》入围第41届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土星奖最佳导演。2014年末,《星际穿越》再一次在中国引发了科幻浪潮,《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事实、猜想和推测引起了观众的无限兴趣。而黑洞卡冈都亚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1为《星际穿越》海报

  黑洞—光都无法逃逸的牢笼

  黑洞是由弯曲的空间和弯曲的时间构成的,除此无他。

  假如你是一只蚂蚁,生活在一张儿童蹦床上——那种由高高立柱支撑起来的橡皮膜。此时,一块很重的石头落在其上,把橡皮膜拉向下方。不过,你是一只失明了的蚂蚁,看不见立柱、石头或者弯曲的橡皮膜。但你是一只聪明的蚂蚁,你怀疑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整个橡皮膜(宇宙)是弯曲的。为了验证橡皮膜的形态,你先在橡皮膜上方靠外围的区域绕了一圈,并测量了圆圈的周长,然后你从这个圆圈的一头穿过中心点径直爬到另一头,并测量了圆圈的直径。如果你所在的世界是平直的,那么圆圈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应该正好等于圆周率。可是在蹦床上,你发现圆圈的周长比直径还要小得多。这让你肯定,你的宇宙是高度弯曲的。

  图2为爬在橡皮膜上的蚂蚁

  在无自旋的黑洞周围,空间弯曲和蹦床类似。取黑洞的赤道面切片,你就会得到一个二维的表面。从高维空间中看,这个表面的弯曲方式和蹦床一样。图3展示了黑洞弯曲的空间,看起来和图1一样,只是我们移去了立柱和蚂蚁,并在黑洞中心用奇点代替了石头。

  图3:黑洞的弯曲空间

  奇点是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在那里二维表面变成了一个点,所以空间才会产生“无限扭曲”。在奇点处,潮汐力无限强大,任何已知物体都会被拉伸和挤压到无法存在。

  蹦床的弯曲是由石头的重量产生的。同样地,我们可能会猜想,黑洞的空间弯曲也来自奇点。但并非如此。事实上,它是由引起空间弯曲的巨大能量造成的。

  正如准备射箭时拉开一张硬弓需要很多能量一样,空间弯曲也需要大量能量。而与弯曲的弓存储了弯曲能量类似(直到松开弦,能量才会从弓传送到箭上),弯曲能量也存储在黑洞的弯曲空间中,对黑洞来说,弯曲能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它本身就可以产生空间弯曲。空间弯曲这种非线性、自我循环式的行为违反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却正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物理定律的一个基本特性。这有点儿像科幻小说中,主人公回到过去并孕育了自己的情节。(《前目的地》这个电影有这样的情节。)

  这种自我循环式的空间弯曲并不在太阳系中发生。空间弯曲在整个太阳系中都显得非常小,这种能量也微不足道,远达不到产生循环式弯曲的级别。太阳系内几乎所有的空间弯曲都是由质量,包括太阳的质量、地球的质量、其他行星的质量直接产生的。相反,黑洞的空间弯曲则完全由弯曲自身造成。

  黑洞卡冈都亚的构造:推测却无法证实

  如果我们知道黑洞的质量和它的自旋速度,那么通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定律,我们便可以推算出黑洞的其他性质:大小、引力强度、视界在赤道附近因离心力而向外延伸的程度,以及黑洞对其背后天体所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的细节,甚至黑洞所有的性质。(就好像一旦知道了我的体重和奔跑速度,就能推断出关于我的一切)正如电影《星际穿越》所展示的,通过研究米勒星球的性质,物理学家通过相对论推断出卡冈都亚的质量和自旋速度,从而了解关于此黑洞的所有事情。

  而对于卡冈都亚的结构奥妙,只能去推测而无法证实。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在解读星际穿越的时候,曾经对卡冈都亚做了合理大胆地推测。

  图4为卡冈都亚的结构

  在如图的卡冈都亚周围,有一个类似“火壳”的东西。引力在黑洞附近是如此强大,空间和时间弯曲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光线会被困在视界外的轨道上,绕着黑洞一圈又一圈地转动,很长时间后才可以逃脱。这些禁锢光线的轨道不稳定,因为光线最终总会逃离它们。索恩教授喜欢称这些暂时被禁锢的光线为“火壳”。

  可能《星际穿越》在中国引起的热潮已经过去,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大程度地去了解宇宙,了解那些神秘的科学力量。电影中的每一个华丽特效都是一场严谨的科学追求,希望中国未来的科幻电影也要有如此探索的精神。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科普融合创作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