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jpg

人脑控制螳螂——实现异体生物控制

科普中国—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2016-09-05

  据新民网报道,一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利用人类大脑意念成功遥控了活体蟑螂,这只蟑螂竟然在人脑的指挥下沿指定的轨迹完成了任务。这项技术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个原理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图片来源:新民网)

  技术原理

  简单地说,其工作原理就是用一套精密的设备检测人脑的信号,并且在识别人脑信号后,可以进而将其转变为一系列可以控制蟑螂的信号。蟑螂的两个触角上连接了接收装置,可以接收人脑输出的信号并受到控制。因此,这项技术不是真的用人脑连接蟑螂的脑袋,而是通过人脑的电信号向蟑螂的触角传递联系信号,蟑螂再通过触角感知外界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脑机接口技术能改变蟑螂的大脑吗?

  受芯片和昆虫大脑大小的限制,人们无法将芯片植入昆虫脑内,不过将来也许可以直接将其连在神经上。如果有一天可以把芯片做到纳米级大小,应该就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的方式去改变蟑螂的大脑。近年来,随着数据分析能力及测量技术精准度的提高,这种控制也变得更有前景。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前景

  脑机接口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就是辅助残疾人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最经典的案例是,在巴西世界杯开球时,一个重度瘫痪的小孩穿着一副机器的外骨骼,通过脑机接口控制这副骨骼,并完成了一个踢球的动作。虽然这只是一小步,但不久后,这项技术将使人们的行动更加自如。此外,如果能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控制特定的水生生物,使其做特定的探查工作,就能够降低探测工作的风险。

  而且,现在有很多类似的产品已被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比如,我们可以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戴上头戴式设备,它会周期性地刺激特定的区域,缓解相应的症状。从这一角度来看,脑机接口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鹏副教授)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