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技术MR 超越视觉感官体验

广州日报 2016-04-19

  关于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如果你是身为16到35岁年龄段的人,但依然搞不清这两个概念,几乎可以断言,你就快跟这个时代脱节了。事实上,即使是知道这一概念的群体,超过90%的人还是没能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更别说最新出现的混合现实技术MR了。同为现实增强技术,它们可以将现实世界中很难体验到的信息,如画面、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前途无可限量。

   

  比VR更丰富,比AR视角大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与VR、AR同属于现实增强技术,是由“智能硬件之父”多伦多大学教授Steve Mann提出的介导现实。它与之前的VR、AR相比,新在哪里呢?可以说,MR是站在前两者肩膀上发展出来的混合技术形式,相当取巧,是一种既继承了两者的优点,同时也摒除了两者大部分缺点的新兴技术。

  传统的VR是纯虚拟数字画面,例如通过戴上智能眼镜就可以看电影,完全不需要任何现实设备支持;而AR是虚拟数字画面加上裸眼现实,通过投影仪在桌子上投射出一个跳舞女郎,这就是AR的初步技术;MR则是数字化现实加上虚拟数字画面,简单来说,MR和AR的区别在于,MR能通过一个摄像头让你看到裸眼都看不到的现实,AR只管叠加虚拟环境而不管现实本身。

  一般来说,虚拟现实的常见载体都是智能眼镜,如今,第一款融合了MR技术的智能眼镜正在开发阶段,离投入商用还需要一定时间。据开发公司介绍,这款MR眼镜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曝光摄像,还原人眼在特定环境下看不到的情景——比如夜晚开车时,在对面开强光灯直接照射的情况下,人眼往往很难看清车牌号码或者前面的路况,但是戴上MR眼镜后, MR技术能够拍摄不同曝光程度的照片并将它们瞬间合成,这种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概念上来说,MR与AR更为接近,都是一半现实一半虚拟影像,但传统AR技术运用棱镜光学原理折射现实影像,视角不如VR视角大,清晰度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视角和清晰度问题,新型的MR技术将会投入在更丰富的载体中,除了眼镜、投影仪外,目前研发团队正在考虑用头盔、镜子、透明设备做载体的可能性。

  现实增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VR、AR、MR为什么这么火?有研究机构将虚拟现实(VR)行业列在2016年十大科技趋势之首,另外与VR行业有深度链接的人工智能和穿戴产品则分别居二三位。事实上,除了军用领域,现实增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好处,它可以节约成本,通过三维建模,帮助设计师们讨论他们的半成品设计稿;在游戏领域中,由于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感,玩家们体验到的效果会更加逼真,在冒险游戏中,枪林弹雨的音效会吓得你后脊发凉,迎面射来的子弹不得不让你闪身躲避;在旅游行业,借助计算机提供的一系列感官模拟,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以畅游世界各地,进入各种虚拟场景获得实境体验,如果有成熟的外接设备,还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

  随着移动设备的推广,智能眼镜甚至头盔开始迈入市场,现实增强技术的载体拥有越来越多选择性。有人预计,到2020年,全球头戴虚拟现实设备年销量将达40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如今,国内一线科技企业也加入到VR设备的研发中,这将必然推动VR更快向AR、MR技术过渡。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家都能借助现实增强技术,以真正的“新视野”看到事物。

  编译/广州日报记者黄岚、郭原毓

 

   

  作者:   [责任编辑: 范作言]

责任编辑:果仁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广州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