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2.jpg

2002年7月4日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07-04

  

  2002年7月4日,小浪底水库的三个明流洞和三个排沙洞的闸门同时开启,黄河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

  此次试验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

  黄河调水调沙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河道来水、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还要考虑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公里河床冲刷、淤积、工程出险等工情。对于在调水调沙过程中,两岸引水、蒸发、漫滩以及冲刷淤积等因素,也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

  为了能够做好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通过科学调度,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近1000公里河段上,工作人员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控将流经花园口和艾山的人造洪峰流量控制在2600立方米每秒和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公斤,以实现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同时还通过对河道上设立的161个固定淤积测验断面进行观测,获得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检验调水调沙调控指标的合理性,为治理黄河沙患提供科学依据。

  从2002年开始,经过多年的调水调沙试验,我国已经逐步探索出了适应黄河各种水情、沙情的调度模式。通过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库的联合调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做法。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不断冲刷河床,使得地上悬河不再抬高,最大程度地解决黄河泥沙的问题。

  

  本作品为“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