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015年9月30日 中国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布线完成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2016-09-30


  2015年9月30日,随着长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这标志着“天眼”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型,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FAST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利用喀斯特地区的山区洼地作为台址,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观测面积(扩建后口径为350米)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了2.25倍。
  据了解,该项目的综合布线工程由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包括内网高低压配电、测控网络及安防工程等。共在46万平方米的作业面上铺设各类线路450千米,设置核心节点及分支节点控制箱2226个,为“天眼”打造了“神经”和“血管”系统。
  为了达到最佳的观测效果,这个望远镜坐落在偏远山区,以便远离电磁干扰。中建二局在施工过程中,碗口粗的电缆和数百斤的设备只能靠人力搬运,峭壁上的打孔、挖槽也必须要用人力一寸一寸开挖。
  其实,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都是观测宇宙天体的重要工具,但不同于其他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因此,FAST的工作不是“看”,而是“听”,依靠500米口径的“大耳朵”来“收听”太空深处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近年来,我国陆续建成了5座射电望远镜,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不过,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比较有限。而FAST的“锅盖”长达500米,探测异常灵敏。科学家打比方说,即便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逃不过FAST的探测。
  根据计划,FAST首批观测目标将锁定在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边缘,探索恒星起源的秘密,这也意味着,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FAST在贵州平塘县正式启用,从此将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