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这些预警信号,就要小心脑卒中啦!

中国药学会 2018-12-07 作者: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王子惠

  一、脑卒中是中风不?是脑梗不?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我们常说的“脑梗”就属于缺血性卒中,“脑溢血”则属于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及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尤为重要,加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认识,才能真正的防治脑卒中。

  

  二、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都有啥呢?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栓栓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的风险就增加44%。由此可见,控制好血压是很重要的哟!

  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主要包括突然眩晕、肢体麻木、讲话不灵、口眼歪斜等。

  

  三、药物治疗

  如果发生了以上征兆,速速去医院!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急性期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静脉溶栓限定在4.5小时内,动脉溶栓可以适当延长)。也就是说,在发生脑卒中之后,几小时之内赶到医院溶栓才有效果哦!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抗凝和神经保护等;另外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降压治疗、血糖处理、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管理等。

  那么血压到底要控制在多少呢?对于已发生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控制应按脑卒中指南进行;下图为2017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

  

  对于慢性或陈旧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一般应小于140/90mmHg;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其降压目标应小于130/80mmHg。

  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原则是平稳、持久,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尤其是清晨血压!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160/100mmHg以下)。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仍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四、预防

  脑卒中的预防应遵循三级预防策略,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

  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现已证明:禁烟、低盐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

  

  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五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预防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xx普利)、他汀类降脂药等。

  

  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总之,防患于未然最重要!健康生活方式+坚持规律服药+保持良好心情

  出品: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作者:王子惠

  审核:朱 莹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药学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