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257120648203337900.jpg

婴幼儿时期 食物过敏发病率更高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9-09-03 作者:王世瑶

  “彼之毒药,吾之蜜糖”,为什么有些食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美味,但是对个别人却是毒药呢?原来可能是食物过敏惹的祸。

  人们在吃了某种食物后,出现风团皮痒、口唇肿胀、呼吸急促或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一般来说,食物过敏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更高,由于该时期儿童的胃肠道屏蔽功能差,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对摄入的食物发生过敏。此外,食物过敏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过敏性疾病,那么孩子也更容易出现过敏。为了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应提倡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

  食物过敏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食物过敏严重的可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可导致死亡。诊断食物过敏,首先靠患者本人对吃过的食物的回忆,但是因为人们吃的东西太过复杂,所以很多时候确定可疑致敏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怀疑食物过敏的人应做过敏原测试,明确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并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医生强调,如果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必要时急诊处理,遵医嘱用药。

  常见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有:

  1. 奶制品、蛋类等高蛋白类食物;

  2. 三文鱼、鳕鱼,金枪鱼、螃蟹、蛤蜊、基围虾等海鲜;

  3. 开心果、腰果、榛子、杏仁、核桃等坚果;

  4. 桃、苹果、梨、金桔、荔枝扁豆、芹菜等蔬果;

  5、小麦(谷胶蛋白)、荞麦等谷物。

  本文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擅长慢性难治性荨麻疹、花粉症伴发食物过敏、严重过敏反应、食物及药物过敏、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