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71027367909249355.jpg

2017年度最佳野生动物摄影:一个物种的纪念

网易科技 2017-10-27

  最终优胜奖:一个物种的纪念行凶者可能是当地人,为了海外订单而对动物下手。偷猎者趁夜色潜入印姆弗鲁兹野生动物保护区,用装备了消音器的枪击毙这头黑犀牛,然后在保护区巡逻队到来之前割走了两根犀角。按照走私流程,这些犀角会被卖给中间人,然后经由莫桑比克或南非走私到中国、越南等地。图中惨状对野生动物保护区提出严峻的挑战。在整个拍摄旅程中,摄影师目睹了30多次类似的偷猎罪行。图:Brent Stirton

  年度青年摄影师作品:悠哉生活摄影师丹尼尔·尼尔森在刚果奥扎拉国家公园的森林里遇见了这只名叫“卡科”(Caco)的猩猩。摄影师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花费三个小时穿越密集的植被,抵达西部低地大猩猩生活的地方。时值雨季,猩猩们尽情享用着取之不尽的甜蜜水果。图片中卡科拿着一个面包果仿佛正要大快朵颐。卡科已经9岁,肌肉逐渐壮实,胆量也一天天大起来,经常在族群边缘探索。它很快就会离家独立,在十年内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图:Daniel Nelson

  10岁及以下儿童组:海鸥爪下同所有的家族成员一样,5岁半的叶卡捷琳娜(Ekaterina)对自然很是着迷,从4岁开始就用照相机进行自然摄影。这张图片拍摄于挪威海岸边,船只离港时叶卡捷琳娜并未像其他人那样拍摄白尾鹰,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飞翔在头顶的海鸥。这些鸟儿为食物而来,叶卡捷琳娜撒出面包屑,一群海鸥就会围绕到她身边。小女孩最开始还有些惊恐,不过很快就沉浸在拍摄的乐趣中了。在当日拍摄的照片中,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第二只海鸥的表情看上去似乎对下面正发生什么充满好奇。图:Ekaterina Bee

  11~14岁儿童组:狐狸钻洞寒冬过境,给黄石国家公园覆盖上了一层呢厚厚的积雪,一只雌性红狐正在雪地狩猎。它不时停下脚步,凝视远方,机灵的头从一边倾向另一边——听猎物发出的最细微的声响——雪下可能有一只田鼠。小摄影师在一旁耐心等候,在狐狸跳起的一瞬间按下了快门。图:Ashleigh Scully

  动物肖像:沉思费尽心机求偶未果,这只名叫“托蒂”(Totti)的雄性黑猩猩陷入了沉思。任它百般讨好,雌猩猩就是不为所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号称是观察灵长类动物的乐园,差不多有250只黑猩猩生活于此。空气湿热难耐,灌木丛生举步难行。每当摄影师好不容易追上黑猩猩,它们却可能很不配合地连攀带爬消失得不见踪影。遇到正在求偶的托蒂时,它正在为赢得雌猩猩的芳心而大献殷勤。最终好事落空,托蒂沮丧地躺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好像在幻想差点到手的爱情。图:Peter Delaney

  无脊椎动物摄影:蟹群的意外来客在澳大利亚湛蓝的海水下,成千上万的蜘蛛蟹组队前进,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这种螃蟹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十分常见,它们在换壳季节扎堆集结,可能是为了寻求安全感。摄影师当时正在水下拍摄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海带海藻移栽实验,这种海藻常附着在蟹壳上。螃蟹大军浩浩荡荡,将沿途所及的任何食物一扫而空。突然一只毛利章鱼“从天而降”,扭动触手捕食螃蟹,似乎很高兴赶上了这场螃蟹宴。图:Justin Giligan

  鸟类摄影:丛冢雉大多数鸟类用自己的身体孵蛋,但生在澳洲的丛冢雉选择特立独行——将蛋埋在火山口附近,利用天然“烤箱”孵化后代。雌雉产蛋后一走了之,留下雄雉看守蛋卵。悉尼加瑞加尔国家公园的一只雄雉正在构筑自己的孵卵巢。鸟巢建成之后,雄雉引诱多只雌雉与之交配,如果雌雉对雄性的巢穴感到满意,便会在此产下鸟蛋。图片中这只雄雉正在往巢上堆积更多的树叶以提高孵化温度。它还会根据温度适当地调整覆盖物厚度,以避免温度过高。孵化过程持续7周之久,尽管中途有蜥蜴来袭击,最后还是有1/2的卵成功孵化。新生雉用爪子挠破蛋壳,它们从一出生便完全独立,奔向丛林开始新生活。图:Gerry Pearce

  两栖&爬行类摄影:古老的仪式重复着先辈的足迹,这只棱皮龟(Leatherback sea turtle)用笨重而强劲的四肢爬向海洋。棱皮龟是当今世界体型最大、下潜水域最深同时也是分布最广泛的海归,是距今1亿~1.5亿年前一种远古海龟的唯一幸存后裔。棱皮龟大部分生活都在海洋里度过,人类对之所知不多。产卵期到来时,平均体长超过1.6米的雌龟登陆海滩产下龟蛋。雌龟首先在海滩上挖出很深的洞,随后产下大约100只龟蛋。60天后,新生的海龟便会相继爬出海滩。新生海龟的性别会受到气温影响,天气过热会孵化出更多雌龟。经过了两周的漫长等待,摄影师在海滩上拍到了这个悠久仪式的瞬间。图:Brian Skerry

  哺乳动物摄影:大集结数十头抹香鲸在斯里兰卡东北部海域集结前行。这个小群体只是整个鲸群的一部分,鲸鱼群居生活,整个鲸群的数目可能有数百只之多。抹香鲸相当聪明、寿命也很长,以复杂的方式交际、哺育后代,具有显而易见的文化特征。照片中这样的集结出行可能是鲸群丰富生活的一部分,可惜人类对之还不甚了解。图:Tony Wu

  地球环境类摄影:水底巨冰摄影师洛朗和他的远征队被眼前的这块巨型海冰震惊——这是巨型冰架潜在水下的部分。正如俗语“冰山一角”所言,冰山90%的体积都潜匿在水下。摄影团队前往南极拍摄全球变暖的影响,他们发现冰架融化的速度比科学家假定的还要快,其潜在影响是更多冰川融入海洋,致使海大幅度上升。这幅照片是人类对冰山水下部分的首次拍摄。图:Laurent Ballesta

  野地生物摄影:夜袭者雨季伊始的夜晚已经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湿热,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在繁星之下,巨型白蚁堆上亮起惹眼的绿光。摄影师在巴西的艾玛斯国家公园拍摄到两个物种间的激战:有翅白蚁飞到空中交配,生活在白蚁堆外层的甲虫伺机行猎,亮起头部荧光诱使更多白蚁上钩。注意白蚁堆左下方的另一位不速之客:一只食蚁兽趁火打劫,用强有力的爪子刨开蚁堆进食。图:Marcio Cabral

  黑白摄影:双熊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港口,一只北极熊和它的两只幼崽慢慢靠近摄影师所在的船。北极熊是极地猎手,主要以海豹为食,它们能嗅到一公里之外猎物的气味,然而并非每次都能得手。这三只北极熊来到船边,舔食厨仓丢弃的一堆食物残渣。“我为我们对这里的纯洁景色和熊生活的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羞愧。”图片中两只熊后腿并列,正在舔食雪地上的食物残渣。图:Eilo Elvinger

  植物和真菌摄影:生命之毯宁静的清晨,摄影师饱览峡湾的壮景。云层开合,阳光正好落在变质岩的崖壁上,附着其上的植被也豁然明亮。这些岩石从海平面下崛起,有些悬崖垂直落差达到200米,即便如此,山地植被仍然能在令人生畏的悬崖峭壁上落脚生根。时值秋天,照片中可以看到金色的白桦树。图:Dorin Bofan

  水下摄影:水母曲棍球为了拍摄深海生物,摄影师潜入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大溪地海域2公里的水下。这里的捕食者在黑暗的掩护下猎食浮游生物。照片上方是一只1.2厘米的龙虾幼虫,有着多刺的腿以及扁平的近乎透明的身体。由于它还处在叶形幼体(phyllosoma)阶段,所以看上去与人们印象中的龙虾不同。龙虾的猎物是一只远洋夜光水母(mauve stinger jellyfish),水母的蜇刺常让捕食者退避三分,不过龙虾的硬壳像盔甲一样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图:Anthony Berberian

  野生动物纪实单幅摄影作品:棕榈产业受害者在婆罗洲岛北部的沙巴州,三只婆羅洲侏儒象正从被人类开发的山头经过。棕榈油是国际贸易的热门商品,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大部分的原始热带雨林被砍伐,用来种植棕榈树,仅有8%的原始森林得到保留。流离失所的大象经常误入棕榈园,与农民发生冲突,结果是很多大象被枪杀或投毒。大象群居生活,照片中应该是一头母象和它的三只幼崽。摄影师抓住时机,拍下这个象征人类商品需求和野生动物生活矛盾的瞬间。“它们相伴前行,在被人类破坏的山头之下,显得矮小不堪。令人难以释怀的画面。”摄影师说。图:Aaron ‘Bertie‘ Gekoski(孙文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