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1).jpg

我们离复活猛犸象还有多远?

新华网 2017-10-30 作者:陈立新

  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正在位于深圳的国家基因库举行。在国家基因库入口处,有三只猛犸象雕塑,高大威猛,长毛蔽体,巨牙指天,引得不少参会者合影留念。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基因库保存有猛犸象以及多种绝灭生物的基因,是世界上保存绝灭生物基因最多的基因库之一。

  猛犸象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在一万多年前灭绝,其灭绝被视作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近年来,“复活猛犸象”的新闻屡见报端,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徐讯告诉记者,目前科学界对于“复活猛犸象”的尝试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以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及其团队为代表,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尝试复活猛犸象的冻存细胞,以克隆的方式复活猛犸象;另一种是以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及其团队为代表,其方式是不通过复活冻存细胞,而是以基因合成的技术将猛犸象的基因合成出来,“基因画象”。

  现阶段来看,两种方式都存在不小的困难。前一种方式目前来看可以形成胚胎,但如何实现胚胎的体外发育进而形成个体依旧是个难题,无论近缘物种代孕还是人造子宫都面临很大困难;在后一种方式里,“什么基因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尚未破解,人类对各种基因的了解尚不到10%,基因合成的关键技术也仍未成熟。

  “我认为,‘复活猛犸象’更大的意义在于挑战人类的科研极限——体外胚胎发育、基因解读与合成等等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是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需要攀登的高峰!”徐讯说。

  徐讯认为,即使复活某些绝灭生物在技术上已经可行,要付出的代价也太高。在他看来,与大规模复活绝灭生物相比,利用基因组学的相关技术尽可能保存濒危物种更为实际。

  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石琼教授介绍,基因组学技术拯救濒临灭绝生物的作用,在江豚的保护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在形成江豚的胚胎后冻存起来,以防未来不测;另一方面,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实现江豚的‘优生优育’,让它们的个体更加健壮、更能适应环境,从根本上防止它们的灭绝。”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