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农作物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8-02 作者:最新技术


 

惊蛰,古谚有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由于去年天气和倒茬过迟等原因,当前农作物生育期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推迟。通过田间实际总结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拔节期田间管理

1.重点补施拔节肥 主攻夺大穗

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关键的肥料。拔节孕穗期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和结实率,夺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由于前期的雨水比较多,导致小麦的根系生长不利,温度升高后田间湿度降低了,我们化除除草以后要对小麦进行营养补充,这对小麦的健康恢复和夺大穗都有很好的促进效果。随着小麦生长进程的推移、温度的回升,小麦陆续开始进入起身拔节期,如果前期返青肥没有追施的田块,可以在这几天下雨的时候追施尿素15-20斤尿素+8-10斤钾肥;对于追施过返青肥的田块根据苗情长势可以追施8-10斤尿素+5-7斤钾肥;氮肥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否则容易倒伏!旺苗田块尽量少施!

2.查治药害病虫害 主防纹枯和蚜虫

对于小麦田化学除草当前情况来看,除草的压力大,比较集中,对于部分农民朋友可能会出现忙中出错,一般情况有:药剂复配不合理、盲目超剂量使用、重喷、积水、降温等因素,最终导致小麦除草药物反应,黄苗、死苗等现象。那么这个时候施药5-7天注意田间查看,及时的进行合理补救恢复! 另外随着近几年秸秆还田量比较大,秋冬季温度整体偏高,早春阴雨持续时间比较长,就导致土壤中土传病害的病菌量基数偏大、虫子的越冬基数不断增加、小麦本身抗性差,抗病能力下降,然后小麦出现返青、拔节期出现红蜘蛛、蚜虫、纹枯病、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田间管理,确保小麦有个好的收成!

除草剂药害导致发黄,叶片组织受损严重,根系影响不大,可以进行上喷

处理补救方法:芸苔素内酯+生物刺激素,严重田块7-10天再喷施一次。

对于小麦根部病害,根腐病、全蚀病没有什么特效药剂,只有种子包衣效果相对要好一些。这时候病害发生了选择灌根方式也不现实,那么可以结合以上发黄的情况记入苯甲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之类三唑类的药剂进行缓解,同时预防纹枯病的发生;另外使用唑类杀菌剂不要盲目增加用药量,对于旺长苗有一定的化控作用。对于虫害可以选择农民朋友经常使用的:哒螨灵+噻虫嗪.吡蚜酮或者高氯+噻虫嗪之类的药剂!

二、油菜开始蕾薹至现花期

1.重点补施硼肥

油菜是典型的需硼量很大的作物,农谚有:无硼不种油菜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油菜补施硼肥是比较关键!油菜缺硼而引起的“花而不实”的原因,结果证明,缺硼且能正常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油菜雌雄配子体发育完善,子房结构也完整,但由于缺硼柱头失去了附着花粉的能力,花药壁被破坏而失去弹散能力,花粉粘结成块而发育率低、因此造成油菜只能开花而不能结实。 

硼的直接作用与花药的花粉产生能力以及花粉粒生活力有密切关系。硼能刺激花粉萌发,特别是花粉管伸长。

那么我们一般在油菜蕾薹期和开花之前这两个阶段是补硼的关键时期,苔肥是在油菜抽苔前或刚开始抽苔时施肥,可使油菜春发稳长,苔壮枝多。每亩施尿素8-10公斤。叶面补施抽苔肥一般在抽苔至开花前(最迟不超过初花期)喷施高含量硼肥40g/亩。

2、主抓防菌核病

对于2019年春季雨水比较多,从田间查看田间湿度、积水还是比较严重,导致田间病菌量增加。因此今年菌核病预计发生比较严重,油菜田易遭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与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烂根烂茎,加重菌核病的发生。农民朋友一定要主抓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从苗期到成熟乃至收获后的堆垛上都可以发生,但以盛花期后发病最盛。开花结果期发病最为严重,感染该病之后能够造成千粒重及含油量下降!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可以选择两次防治,第一次结合硼肥一起在现蕾期进行防治,第二次可以在盛花期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对口农药在刚始花时喷治,药剂或选用25%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两次进行轮换用药效果好!
 

四、 大棚作物放风控温是关键

1、重点大棚放风 有讲究

对于大棚作物来说,早春整体雨水比较多、棚内湿度比较,如果我们不能合理的进行通风、放风就导致棚内蔬菜病害重、品质差、长势差别很大,所以这个时期我们给大棚作物通风也比较有讲究!那么尤其惊蛰过后天气温度高低起伏比较大,阴雨天比较多,我们在给大棚通风时候要注意:阴天大棚不能放风太早、也不能放风时间太长,避免出现冻害问题,一般下午1-2点之间放风通风,通风时长一般是半个小时为宜。前一段时我在和菜农交流,很多农民朋友阴天就不给大棚通风,这种做法只会加重蔬菜病害发生,还有可能导致气体中毒。

我们在早春,遇到连阴天时,棚内温度一般控制在16-18度,一定要将放风口敞开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及有害气体排出棚外,避免发生气害。

2、主抓大棚控温 防徒长

大棚种植控制温度很重要,尤其在早春,我们要合理的控制棚内与棚外温差,我们以西红柿为例:一般大棚西红柿白天最适宜的棚内温度23-28度,最高不超过33度,夜间一般14-18度。如果温度控制不好低于5-8度西红柿就停止生长了,避免出现白天温度低夜晚温度高的出现,温差控制不好也会出现徒长,导致早衰萎焉,另外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导致外界的关照条件不好、种植密度大,就会导致棚内通风条件不好、病害加重,也会导致植株早衰。

 

作者:祝子祥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