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丈量金牛道上的“蜀道难”

中国国家地理 2017-01-13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10期作者:练籽希

  标签:交通地理 地质地理

  体验者 练籽希(文字)

  成都人,四川外国语大学ACCA大三学生,学院足球队队长,川外一报一刊摄影记者。摄影学习师从刘乾坤老师,纽约摄影学院学员,参与过多项文化项目的实践活动。成都11车队成员,有7年骑行经历,骑行3万多公里。

  体验者 何亦民(图片)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自1988年起在黑白、彩色、反转片冲洗、照片放大以及修描着色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擅长风光、人文以及儿童摄影,先后在国内外获得过多种奖项;拍摄了大量的作品,被收入《全国摄影名家作品集》。

  不同于高速路上的一日千里,骑行的速度要慢很多,而慢的魅力就在于,这一路上,你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为什么而停留。从汉中到成都,沿着金牛道,我们的胡线体验者,一路骑行,尽情去感受“慢”的魅力。图为他们在关汉高速旁的芦苇滩,霞光万丈,近前微风吹拂着芦苇,遍地青草香。

  汉中古称南郑,周幽王时犬戎进京,郑人南逃至此,因而得名。刘邦被封为汉王,治所便在汉中,他在这里拜将点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入关中而定三秦,终建大汉四百年基业。汉中向北扼守褒斜道南口,是金牛道起点,东边挡住出傥骆道、子午道西进之路,南面又护住米仓道北口,向西可走金牛道直入蜀国,加之汉水流经,无论闲时屯田,战时镇守、机动,都能以此地为原点,可谓一城定而八方平。可以说,观察历代蜀王如何治理汉中便可知其雄心。三国时,诸葛亮定汉中为蜀汉陪都,便是要打破蜀人偏安一隅的思想,寓意北上。

  于是,我决定从汉中开始,骑行金牛道。

  自从五丁开道,蜀国被裹挟进中原纷争,金牛道便成为维系中央统治的驿传大道,金牛道上接二连三的险关,更是蜀中安危的仰仗。两千年来,谈巴蜀兴亡,都避不开金牛道这条沟通南北的命脉。有趣的是,如今的108国道,还大都沿袭金牛道的走向,两千年的跨度,工程技术与施工力量已全然不同,但地势通路依然跳不出地形的束缚,可见其受地形地貌限制之深。如果我现在去的话,大体和古人看到的景色没有区别。

扫描二维码,下载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 /刘乾坤 孟现莉 图片编辑 /吴敬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国家地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