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光明网 2017-03-15

  春光不老,科技常新。在“十三五”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国两会,推动科技创新、注重青年科学人才培养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科创议题的变化,见证着科研探索的快速发展和科研环境的巨大改善,它又如一只响亮的号角,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砥砺前行。

  “海阔凭鱼跃”——科研环境迎春来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袁亚湘委员(光明图片 吴劲珉/摄)

  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既有利于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激发创造活力,也对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在接受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时认为,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离不开政策支持、制度优化。“严谨的科研环境对建立科研诚信体系,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冯守华委员(光明图片 吴劲珉/摄)

  201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誉为科学的第二次春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守华说:“‘科技三会’的召开,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科研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强调,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要先行。

  科技创新,政策该如何松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科研经费从“人围绕着经费转”到“经费以人为核心”的改革之力度,落地实施之速度,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为之点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知识分子,我感觉到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欧阳钟灿委员长期关注与液晶产业相关的学术科研发展动向。于他而言,科技创新的前提就是如何利用国家的支持做好科研工作。

  “飞入寻常百姓家”——科研硕果走向应用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曾让人不明觉厉的技术,如今早已大规模发展并走向产业化应用。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了它们的魔力。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潘云鹤委员(光明图片 逯成业/摄)

  人机大战中AlphaGo的胜利让人们对人工智能刮目相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主要表现在深度学习的基本技术取得巨大突破,二是人工智能正处于更新换代中,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20年内将走向2.0时代。

  除了看似洋气的新概念,中国本土“嫦娥号”也依次顺利腾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坦言,他希望包括航天成果在内的科学成果,能够转化为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从而让航天技术可以为国民经济服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青年科学家决战未来之巅

  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未来,谁拥有科技人才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青年科学家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李兰娟委员(光明图片 吴劲珉/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与其丈夫郑树森,是我国科学界少有的几对院士伉俪之一。她认为,科学科研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大力培养。以身作则的李兰娟委员不但没有休假,还把国家的双休的节假日也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和自己的学生。

  “我们国家医学的未来,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共同创造,来创新、探索医疗科学难题,攻克医疗难点。我很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我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子女一样,甚至我对学生的奉献远远超过对子女的奉献,他们都很优秀很刻苦。”李兰娟委员说。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叶培建委员(光明图片 逯成业/摄)

  无独有偶。叶培建委员提起他培养的航天系统唯一一个全国科技创新团队时,道出了这批年轻人的四个特点:“第一热爱祖国,第二敢于拼搏,第三愿意从小事情做起,第四有团队精神。”正如李兰娟委员所强调的,对于青年科学家,不单是在科研上要培养,更重要在道德、做人这方面还要培养他们,培养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万物相连的世界,跨专业、跨媒介、跨领域的全能型选手更受欢迎。“我的许多学生并非都是物理专业出身,计算机专业的也可以来。”谈到自己在培养科研人才的故事,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委员娓娓道来:“我记得有位名叫‘张小虎’(音)的学生,他专门做生物蛋白质,跟我一样,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在实验室做论文的时候,每天弄到晚上9点以后,逐渐地就转行去研究大数据深度学习,最后还没毕业就被华为聘用过去了。”

【两会特稿】吹响科技创新号角 永葆科创人才新生

  欧阳钟灿委员(光明图片 吴劲珉/摄)

  曾几何时,企业中的院士工作站总被视为一个挂着名的空壳,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也总是孤立存在着。当记者提及科学家创业这一现象时,欧阳钟灿委员以古喻今,认为科学家到企业去担当顾问或兼职,有很多发挥了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他曾去浙江考察了一个电缆厂,发现在清华工程院院士的协助下,该电缆厂的海底电缆做到全球领先。“综合来看,企业与科学家双方的主动接轨,会有很大的作用。”欧阳钟灿委员说。

  科学研究无边无际广阔无垠,创新途径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人才培养立足当下决战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的是集聚各种力量,来吹响科技创新的号角,永葆科创人才的新生。(光明网记者 高灵杰 邱晓琴 吴劲珉)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