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城市二次供水技术标准不明确 安全防护存隐患

经济参考报 2017-02-21

  技术标准不明确 安全防护存隐患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个城市调研发现,一些用水单位二次供水设施存在设备老化、不能定期清洗的现象,水质合格的自来水在经过这一环节后,被污染的机率大大增加。由于供水管道分段管理、居民物权意识弱、监管乏力等原因,作为供水“最后一公里”的二次供水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群众不便”的困境。业内人士建议,尽快理顺投入监管机制,设立公开的信息平台,保障二次供水正常化。

  水质存问题涉水投诉多

  2016年下半年,武汉市江夏区保利清能西海岸小区100多户居民为水质问题四处投诉上访。多位小区居民说,刚搬入新房不久就发现水呈淡黄色、杂质不少,持续了一两个月,后来物业一个月清洗几次水箱,水质有所好转,但时不时还是有黄水流出,大家都不敢喝家里的自来水了。

  江夏区水务总公司副总经理徐永红表示,绝大多数城市小区需自建储存、加压设施,将公共供水管网的水引入千家万户,称为二次供水。这个小区就是总表供水,主管网的水经检测没有问题。他说,小区供水管网从建设到投入使用隔了较长时间,很可能是管网长时间闲置,没有冲洗干净就接入用户家造成污染。

  在南京市水务局供节水管理处主任金勇军看来,除了需二次加压的居民住宅,写字楼、大型商场的问题同样突出。他们2016年对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所抽查的15处楼宇就有5处违规,其中新街口一栋29层的写字楼17个月没有清洗水箱。“物业人员竟解释说,清洗太费事,疏忽了。”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凯军说,他们曾经发现二次供水水池底下有20多公分的淤泥,显然很久没清洗。

  二次供水问题留下大量历史欠账和矛盾。武汉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艳荣称,很多地方对二次供水设施放任管理,水质一出问题,用户就投诉自来水公司,与二次供水有关的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70%左右。金勇军也表示,南京市自来水服务投诉中,一大半涉及二次供水。

  建设和管护分离矛盾突出

  业内人士称,二次供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房改遗留下来的问题,原来是房管局、单位管理,房改后交给业主。目前大部分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建设,物业公司管理;小部分由单位、房管所或业主自管;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没人管,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

  建设和管护分离,二次供水设施良莠不齐。徐永红说,由于二次供水设施无明确的技术标准,不少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就选用品质较差的管材、水箱等供水设备,在施工安装上也不规范,留下了很多先天性的隐患。

  管理不专业维护水平低,水箱清洗消毒不及时。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姜源表示,一些物业公司力量较弱,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有的水箱竟然有死耗子,10多年不清洗消毒;有的小区住的人少,一箱水用很久;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小区物业费收不起来,供水保障性更差。

  供水分段管理容易推诿扯皮,引发矛盾纠纷。目前的供水模式多由供水公司一张总表对小区,与小区内部供水以自来水表为界分开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诿、激发矛盾,屡屡陷入“物业公司喊冤、供水企业叫屈、广大用户受害”的困境。

  水质监测水平较低,设施安全防护存隐患。业内人士称,有的二次供水水箱管理不严、锁都没上;有的水池水箱密封不严,异物容易掉入。此外,大多数小区没有安装水质监测监控装置,卫生防疫部门的监测频次较低,省会以外的城市一般没有国家规定的106项水质监测指标的全分析能力,存在安全隐患。

  金凯军坦言,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饮水最薄弱的环节,其根源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我国《物权法》界定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为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应承担其维护的职责,但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与二次供水相关的管理办法。

  郑艳荣说,供水企业既不拥有这些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也没有得到授权去管理这些设备,只能保证水在进入小区时合格,而进入居民家前的“最后一公里”,一般由开发商、物业或房产所有者来负责。

  然而,业主普遍缺乏管理意识和能力,一些随意废除设施、改变设施用途等行为,使得二次供水设施无法正常运转。加上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良莠不齐,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只能看物业能否“凭良心”做事。

  其次,用户物权意识缺乏,不愿意承担物权服务费用。郑艳荣说,老百姓物权意识不强,不愿意出钱来维护自己的物权。发现二次供水影响水质就找政府、供水企业,政府又给供水企业施压,让企业在没有得到用户授权、没有获得用户服务费的情况下被动添加这类服务,将二次供水服务放在水价里又对没享受服务的居民不公平,从而陷入了死循环。

  另外,二次供水还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乏力的问题。天津市水务局二次供水科科长陈军表示,作为管理部门,我们建设环节有标准,有二次供水技术规程;在日常监管环节,有专业清理消毒队伍,清理完之后有专业检测单位、防疫部门验收。

  然而,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二次供水有水务、住建、卫生等多个部门监管,但由于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力量有限,哪个部门都管不住,陷入“管不好、不想管、最后没有人管”的尴尬境地,成为长期困扰饮水安全的大难题。

  改造工程遭遇重重困难

  二次供水已成为制约城市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长沙、武汉、重庆、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投入机制缺乏规范导致推进难。

  “随着设施老化,不漏变成了小漏,小漏变成了大漏。开发商、物业公司,甚至供水企业,都慢慢把二次供水视为烫手山芋。”武汉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艳荣说。业内人士反映,历史欠账多,责任不明确及投入缺理顺,导致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困难重重。

  ——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长沙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二次供水管网和设施此前一般由开发商建设,管网用材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差的在建成三、五年后即出现漏损等问题,造成小区的总表与住户水表有时差距很大,而供水工程埋在地下是隐蔽工程,短期内根本难以查找原因。

  另外,原来房子的供水设计和管网设计已固定下来,有的楼盘没有单独的管道井,管网直接在用户家里,用户装修时都包起来了,要去改造就非常难。

  ——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记者发现,二次供水的管理主体五花八门,不同的管理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不愿意承担二次供水的职责。“根据《物权法》,假如一个小区有1000户居民,70%居民签字,确保水表进户以后,就可以启动维修基金,但每一户都要登几次门才能找到人,这个工作量巨大。”南京市水务局供节水管理处主任金勇军说,尤其是15层以下的抄表到户工作,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移交,因为要交钱,还破坏装修。

  ——投入机制缺乏规范致推进难。厂矿企业职工宿舍都是单位二次供水,一块总表结算,对供水企业来说,如果抄表到户,成本就会上升很多,整个行业对户表改造不积极。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凯军说,改造一户要2500元至2800元,说是用户表改造后阶梯水价增加的收入弥补,但实际上这一块收入微乎其微,企业捉襟见肘;但不改造的话,供水矛盾突出,老百姓投诉多,政府就压供水企业,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做。

  一些小区虽然是开发商负责出资,但协调难度同样很大。南京市多位住建和房管工作人员透露,开发商资金筹集困难比较大,理由是建设初期,对于水系统的建设这块,已出资并移交多年了。

  理顺投入监管机制优化升级供水系统

  2016年,栖霞区田园美居小区是南京主城区第一个竣工的二次供水改造小区,350户居民当年8月份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小区内供水管道原来是开发商铺设的,材质很差,破损、漏水情况很严重。”负责小区管理的润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说,漏水最严重的时候,地下车库的排水口会往上冒水,物业只能用水泵排水,现在水管全部更新,而且由供水企业管理,再也不用担心漏水问题。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介绍说,南京启动新一轮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主城六区572个小区的二次供水改造。

  武汉市江岸区洞庭社区君安公寓已有20年历史,二次供水转压泵和管道老化锈蚀,水管多处漏水,屋顶水箱出现腐烂。而小区开发商已经注销,既没有公共维修资金,也没有物业管理公司,“无人管”造成了居民多年饮水难。

  记者2016年11月中旬在君安公寓看到,小区里的二次供水管网和水箱等设备已更换一新,160多户居民再也不用买纯净水度日,喝上了放心水。原来,武汉市2015年出台了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能力专项行动,君安公寓被纳入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计划,由政府出资85%,居民出资15%,经过1年多协调、审批、招标、施工,近期终于完成改造。

  目前武汉市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并移交给供水企业管理的已有10多个小区,准备移交的还有一批。武汉老小区由各个区政府牵头,成熟一处、改造一处、移交一处;保证2015年4月后新建小区居民供水全部交给供水企业管理。

  2011年起,长沙陆续出台改革政策,逐步确立“一堵、二改、三管”的二次供水改革原则,对存量进行改造,对新建住宅不再进行总表供水,改造完的或新建的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

  针对二次供水改造工程中遭遇的重重困难,业内人士建议,尽快理顺投入监管机制,设立公开的信息平台,保障二次供水正常化。

  理顺投入机制和责任主体,明确二次改造职责分工。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章志强说,南京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住建、城建集团、财政、规划、督察办、水务集团等部门的分工,经费划拨为南京市级财政、区财政及供水集团各占三分之一,推进起来相对顺利,有一定借鉴意义。

  郑艳荣建议,政府要理顺投入机制和责任主体,可把二次供水的运营成本单独列出来,供水企业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应该有额外的收费。

  建设二次供水水质监管信息平台,供群众点阅监督。章志强说,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由于二次供水涉及住建、水务、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宜建立一套二次供水的水质监管信息平台,把所有使用二次供水的楼房纳入监管范围。在日常监管中,何时清洗消毒,谁来实施,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及清洗完以后的水质监测,都要纳入系统,并做成客户端,供居民点阅,从根本上把民心工程做到实处。

  将物权与管理权分开,明确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郑艳荣、金勇军认为,从长远来说,无论是户表改造到位后的供水成本及相关计价,还是建好后的日常维修和保护,都需要一个责任主体。虽然相关物权依然属于业主,不妨将其管理权剥离,从司法解释上阐明,统一交由供水企业管理,实现供水企业对饮用水安全的全过程把控,在饮用水管理中发挥专业优势,降低整体成本。

  本文除署名外,由记者王贤、秦华江、刘良恒、周凯、李黔渝、方问禹采写

本文由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振纲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经济参考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