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2.jpg

2002年3月1日 “恩维萨特”卫星发射

科普中国 2018-03-01

  

  2002年3月1日,“恩维萨特”卫星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按照计划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恩维萨特”卫星是当时欧洲生产的最大、最昂贵、最先进的地球环境观测卫星,整个卫星净重8111kg,高10m,展开宽度26m,体积与空中客车飞机相当,运行在太阳同步两极轨道上800千米的高空,平均每35天绕地球一圈。

  整个卫星上搭载了9款地球观测仪器,分别对陆地、海洋、大气进行观测,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仪器,收集关于地球的各项资讯。其中最主要的是ASAR的先进孔径雷达传感器,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宽幅成像等独特优势,能够提供分辨率为30m的雷达图片,这将有利于掌握海上污染、浮游生物以及冰山变化等情况。另外,携带的AMACHY仪器可以测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MIPAS红外线分光仪可以捕捉到大气中极微量气体的痕迹;而GOMOS仪器则可以测量大气不同层面的臭氧情况。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颗准时向地面传输观测数据的观测卫星,“恩维萨特”能够及时传回地球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精确数据。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科学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使得科学家能够对将来地球上的每一个生态系统做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地球变暖,臭氧减少、海洋变化和冰层、植被消亡等现象。同时,地面科研人员还能够根据卫星传回的资料评估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甚至环境部门还可以借助这一卫星监控非法开垦热带雨林等有损环境的活动。

  作者: 科技名家·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