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表面化合物有强杀菌性 或无法为生命提供支持

科普中国-科幻空间 2017-12-18

  人类想要在火星表面找到地外生命的希望是否破灭?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7月5日刊登的一篇行星科学论文指出,火星表面存在名为高氯酸盐的化合物,因此火星表面或具有杀菌性,对生物细胞有剧毒。鉴于高氯酸盐对星球环境的严重影响,科学家也对火星的原生可居住性提出了质疑。此次,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詹尼幅·沃德伍斯和查尔斯·库克分析了高氯酸盐的潜在活性,以及其对枯草杆菌(一种常见于航天器的污染物)的生存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团队发现,高氯酸镁在短波UV射线的照射下,会产生杀菌性,而这种照射与火星表面情况相似。另外,若高氯酸盐浓度与火星表面风化层,如尘、土壤和碎石的结合物中高氯酸盐浓度类同,那么在这种与火星相似的环境条件下,枯草杆菌的营养细胞几分钟内便会失去生存力。研究团队还提出,火星表面的另外两种成分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在与高氯酸盐的共同作用下,其杀死细胞的能力比起单纯的高氯酸盐提高了10.8倍。虽然人们怀疑火星表面存在毒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缺乏重要证据。此次的新发现证明了火星表面对细胞有剧毒,这是由氧化剂、氧化铁、高氯酸盐和UV射线所调成的这杯“毒性鸡尾酒”造成的。行星科学家们表示,这些发现在“应对由机器和人类探索对火星造成的潜在污染”等行星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编辑:p_xiaojtan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幻空间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