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防治技术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葡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穗,也危害新梢和叶片。发病规律:葡萄白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由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病斑上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次侵染。白腐菌不侵害幼果,主要在果实开始着色或成熟时侵染造成发现,雨季进入发病盛期。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多雨年份,果园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遭受暴雨、雹灾和接近地面的果穗发病也重。

  防治技术:1、清除病源。生长季节及时摘心,修剪副梢使其通风透光,搞好果园排水,降低湿度。适当提高果穗与地面的距离。2、药剂防治。病害始发期开始喷药,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5次。常用药剂有:5%菌清水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雨季在上述药剂中加入0.05%皮胶或其他粘着剂,可提高药效。编辑:王大伟审核专家:全国科普惠农办公室农艺师  柳志强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