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忙趁春风放纸鸢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9-03-25 作者:程方洁

  春天一到,放风筝就成为了人们钟爱的室外活动。风筝,古代北方又称“纸鸢”,南方称“纸鹞”,用细竹扎成骨架,糊薄棉纸,系以长线,凭借风力上升到空中,有鸟兽虫鱼等多种图案形状。后来人们在纸鸢上系上竹哨,声如筝鸣,故称为风筝。

   

  要想把风筝放得又高又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放风筝也是一项技术活呢。首先要做到捕捉风力,把握风向。风是最重要的因素,有风才能放风筝。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风筝竞赛规则规定:“低于2级风力,高于6级风力,风筝不能比赛。”所以当我们平时放风筝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风力,根据风力大小选择风筝的型号。放风筝的时候,一般是一抽一放,风力大时,多放线;风力下降,就收回一些线。抽的时候,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放的时候,即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风筝在天空中飘飞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必须随机操纵。若遇风力突然转强时,则有翻转栽落的危险,这时可迅速放线或者迅速向前奔跑数步,缓和其情势。有时遇到风力突然停顿,风筝向下坠落时,应快速向后奔跑,如果无法后退,则可用迅速收线的方法处理。

   

  掌握了风筝和风之间的微妙关系后,放风筝还要注意顺应气流,避开潮湿。相对来说,气流平稳、干湿适中的春、秋季是放风筝的黄金季节。因为立春后,北半球接收太阳辐射能量越来越多,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这时,低空由于上冷下暖会产生明显的热对流现象,除了水平方向的风作用在倾斜的风筝上产生升力外,空气中的上升气流也会把风筝送到高空。但是到了夏天,可以明显感觉到空气湿度增大,风筝身上就会黏附许多水汽,蒙面变软,自重增加,难以轻扬起飞。此外,风筝被水汽湿润后,表面黏糊的地方也会脱胶,影响放飞效果。冬天虽然有风,但地表附近大气被冷空气侵占,气流是下降的,风筝也不易起飞。

  放风筝时需要动静结合,手眼脑三者协调并用,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在场地选择上,要选择空旷无人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和树木。绝对不能在设有高压线的地方和公路、铁路两侧放风筝。在风筝线的选择上也要谨慎,风筝线大多直径在1毫米以内,又细又锋利,拉力最大能达90公斤。所以尽量选择有明显颜色的风筝线,并在风筝线上涂蜡,以降低对他人的伤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