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131660401426443783.jpg

2019中秋赏月全攻略出炉!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9-09-12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气象报社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图片来源:秀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又到一年中秋时,

  今年中秋,

  哪里天公作美有月看,

  哪里细雨纷纷云遮月?

  新鲜出炉的《全国中秋赏月地图》,

  来get~

  最佳赏月时间,请留意!

  今年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中秋节是9月13日,

  月亮最圆将出现在14日12时32分39秒,

  此时我国所有地区正处于白天。

  不过,中秋当晚,

  月上中天时

  (不同位置早晚略有差异,

  总体大概在23时-凌晨1时左右),

  月球地平高度达整夜最大,

  穿过的大气层最薄,

  因而月光最明亮,

  是观月的最佳时机。

  

  文字来源:金羊网

  2019全国中秋赏月地图

  今年中秋当天,降雨较为明显的地点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 

  

  数据图制作:郭曼如

  从气候上来看,中秋节,正值“华西秋雨”期间,此时西南地区往往阴雨连绵,而且多夜雨。虽然秋季暖湿气流通常不及盛夏,降雨强度虽不是特别大,但雨水淅淅沥沥,常常一连数日细雨霏霏,或淅淅沥沥时断时续。

  如上图中,中秋当天(9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黑龙江西北部、东北地区中东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天津南部、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以上降雨区域天气较为阴沉,云量比较多,部分地区或出现彩云追月的景观。

  

  动图1图片来源:百度

  而华北、江南等地天气晴朗这个中秋有望能看到皎皎白月光。

  

  图片来源:unsplash

  中秋赏月,注意防寒保暖

  中秋时节,暖湿空气已经开始消退,冷空气势力则有所增强。中秋赏月,夜间长时间待在户外,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与家人一起赏月,老人孩子特别需注意添衣保暖。

  热门景点赏月穿衣指南

  

  数据图制作:郭曼如

  常年赏月的热门景区中,长白山、五台山等地中秋当天日最低气温不足10℃,天气较凉,外出赏月需穿戴好外套出行。

  故宫、泰山、庐山等地日最低气温在20℃上下,气温适宜,外出赏月可穿长袖出行;华南、江南等地多地“暑热”未消,出行赏月,短袖即可,不过部分地区可能有阵雨侵扰,外出记得带伞。

  中秋赏月最佳地点推荐

  中秋赏月,选对地方很重要。俗话说“登高望远”,有条件的可以去附近的山上,或是地势较高的建筑等,都是赏月的好去处。寻一处避开城镇灯光之处,静候“皓月顶空照”美景出现。如果想看水中映月的景象,可选择靠近河、湖、海的地方赏月,一轮圆月升至空中,水中月和天上月相映成趣,亲眼目睹“海上生明月”的壮观,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动图 2 图片来源:百度

  月亮拍得好的人,都知道这几点

  热爱摄影的人中秋节除了赏月外,一定还想用相机留住美丽的风景。掌握下面几条拍摄小技巧,让你在中秋赏月时拍出不一样的花好月圆。

  如何拍出好玩的月亮?

  楼阁,远山,小窗,地标建筑……唯美的构图,可以让画面更有视觉张力,传达出兼具时间、空间的美感。除了拍摄月亮之外,一些错位的创意摄影也是趣味十足。比如“手心捧月”“篮筐投月”等等。

  相机操作小tips

  尽量使用长焦镜头

  器材准备上,尽量使用长焦镜头,有助于拍出更大更亮的月亮。

  使用三脚架稳定设备

  在黑暗中拍摄,需要足够稳定才可拍出清晰的影像。拍摄月亮,建议把相机架上三脚架,有条件的话可使用快门线防止画面抖动。

  尽量使用全手动模式

  拍摄月光时,最好把相机设定为全手动模式,试拍数张再根据环境微调。在黑暗的环境中拍摄,如果使用半自动或先决模式,相机可能会误以为光线不足,将快门调慢或将光圈调大,容易过度曝光。

  

  创意摄影师Adrian Limani借助空间的错位和长焦镜头带来的视觉压缩感,巧妙的拍摄了名为“月亮剪影”的照片,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片来源:unsplash

  

  剪纸版嫦娥“奔月”。图片来源:中新网

  

  捧月在手心。图片来源:中新网

  

  拍摄这组照片的是一位法国名叫Laurent Laveder 的摄影师,他拍摄了一系列人与月亮互动的摄影作品,名为“MOON GAME”。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年中秋,

  大家都要去哪儿赏月呢?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