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79053717823019457.jpg

节气小常识: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20-06-04 作者:芦俊文

  你是否关注过我国农历中的“闰月”?比如5月23日,就是今年农历“闰四月”的第一天。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

  但是在近代以来,我国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未出现在夏季,原因在于我国自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调节农历的方法——“置闰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比如今年的闰四月只有一个芒种节气,而没有中气。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有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月长29天。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芦俊文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