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你知道大气监测怎样布点采样吗?大致方法有5种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9-06-10 作者:肖志琦

  近几年,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照片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而其实蓝天白云天气的增多离不开大气的监测、治理,其中采样则是最基础且重要的一环,如果采样出现误差,之后的监测和治理步骤都无法进行。那么,大气采样有几种方法?具体实施起来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大气采样点布设不是随意进行的,简单来说,其原则主要包括:采样点应设在监测区域污染浓度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地方;采样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要选择在开阔地带、风向的上风口,在交通密集区则应设在距人行道1.5m处;各个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采样高度应根据采样目的而定。

  具体到采样点布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功能区布点法。该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适用于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交通密集区等等;

  2.网格布点法。多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下;

  3.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4.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例如高立的烟囱;

  5.平行布点法,适用于线性污染源,如公路、斑马线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种采样布点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亦可综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浓度,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样品。

  此外,在大气采样过程中,采样时间(每次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也称采样时段)和采样频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及人力物力等因素决定。如短时间采样,其试样缺乏代表性,检测结果不能反映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仅适用于事故性污染、初步调查等的应急监测;增加采样频率就相应地增加了采样时间,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样品就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文由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