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洞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19

  晶洞(geode),又称为晶球,由岩石内部的气泡晶体构成,一般内部含有石英晶体和玉髓沉积,外部为石灰石或相关岩石。

  简介

  晶洞(geode)又称晶球,是一种在美国、巴西和墨西哥比较常见的地质构成,其实质上是岩石内部的气泡晶体构成,一般内部含有石英晶体和玉髓沉积,其外部为石灰石或相关岩石。其他完全由晶体填充的被称作矿瘤。

  组成特征

  多样的晶体大小、形状和颜色深浅使得每个晶洞都较为独特。一些是纯净的石英晶体,另一些则是深紫色的紫水晶。其他的可能是玛瑙、玉髓或碧玉等等。只有切开或打碎晶洞才能确定它是否实心和到底含有什么晶。1

  形成原因

  地质学家对晶洞形成还没有广泛认同的理论,但相信晶洞可以在任何埋藏的空腔内形成。这些空腔可以是火成岩中的气泡、树根下的空穴,甚至动物挖的地洞。经过漫长时间,空腔的外壁变硬,溶解的矽酸盐和方解石沉积到内壁。再经过漫长的时间,缓慢渗入的矿物使得晶体在空腔内部结晶。随后,经过数百万年,晶洞随着地质运动回到地质表层。1

  实例

  “大水晶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地区南部的矿洞中,这些水晶体形成于一个由基岩包围的天然洞穴。晶洞中一些壮观的水晶体像松树一样高,还有一些水晶体圆周很大,它们都呈现半透明金色或银色,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形状和结构。同时,在大水晶洞里还发现一些石灰岩体,这种石灰岩在采矿时经常出现于银、锌或铅等矿石中,很可能是在矿物质缩小衰退过程中,热液沉积金属分解出现石膏晶体化时形成的。

  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得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板块运动

下一篇:地热应力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