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png

牛憨笨

中国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普中国 2016-07-22

追忆牛憨笨院士:不学习会变"" 不勤奋会变""

  编者按:中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光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牛憨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74153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76岁。

  

牛憨笨院士

  “名字虽然是个符号,但使我终生受益匪浅。它告诫我不学习就会变“憨”、不勤奋就会变“笨”。我应当像“憨牛”一样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耕耘不止。”——牛憨笨

  他是深圳第一位院士

  牛憨笨院士19402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6~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导师”。

  牛憨笨院士是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从研究微光夜视开始,一直从事图像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显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变像管超快诊断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光化学、光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激光技术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超快图像信息获取手段。他创建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负责研制成功的九种变像管和七种变像管相机,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禁运,并使我国超快诊断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为国防建设及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憨笨曾先后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前苏联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各1项。1999年,牛憨笨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成为深圳市的第一位院士。

  此外,牛憨笨还领导建立了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组织学院科研团队申报国家973项目,使深圳大学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被评为深圳改革开放“3030位杰出人物”之一。

  离开西安选择了深大

  据悉,牛憨笨一生都在追求科研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求”。1999年,由于环境等种种原因,眼看在西安研究所的科研事业陷入“瓶颈”,牛憨笨毅然决定带领13人的团队来深圳重新开始。然而“开疆拓土”并非易事。与牛憨笨一同来深的同事杨勤劳教授告诉记者,来深圳后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差。“刚来时,深大的光电工程学院甚至还只是一片竹林。重新规划项目方向、平台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链等一系列事项,都需要时任院长的牛憨笨亲力亲为。”杨教授回忆说:“那真是‘一切从零开始’。”

  牛憨笨对深大的贡献甚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拿到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刚来深大的牛憨笨惊奇地发现:深圳大学竟然并非“博士学位授予权点”,这对于重视“人才培养”的牛憨笨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光电工程学院先后建立了光学工程博士点、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三个硕士点,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光学工程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学科。“一个人才培养链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这所高校在全国的地位,牛院士的功劳可见一斑。”同事杨勤劳表示。

  据了解,当时来深时牛憨笨已经59岁高龄,而能在这个年龄毅然选择重新开始,正是牛憨笨如此“胆大”的举动奠定了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基础,成为其“开山鼻祖”。听闻牛院士逝世的消息,有学生黯然写道“这个毕业季太过伤痛,深大光电学院的‘祖师爷’走了”。

  在西安呆了30多年,已经59岁的牛憨笨为何要南下深圳?牛憨笨曾表示,过去他的课题组主要为军工服务,面相对较窄,因此他一直想换个环境,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之所以来深圳,是因为搞科研所需的三个基本条件:信息灵,资金足,设备精,深圳在这几方面都有优势。

牛憨笨这一决定在2001年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刊载的《牛憨笨:我为什么选择深大》一文中也有提及:“我为什么离开西安,选择深大?这首先在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当然,我在西安,年收入十几万元,家庭经济非常宽裕,个人不足为虑。但是,我考虑的科研与产业相结合所需要的巨额经济来源,在西安无法满足。而深圳有这个条件。”

    扎根科研也关爱学生

  牛憨笨从事科研工作5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光电子学事业,他同时是一位仁慈宽厚的长者,在他的培养带动下,一大批年轻科研人才脱颖而出,据介绍,牛憨笨进入深大以来培养了近80位博士硕士。

  2005年起,牛憨笨用自己的工资在深大设立了“牛憨笨奖学金”,志在奖励那些有志为国家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青年学子,并表示会坚持至其有生之年。奖学金专门奖励从事光电子学和光子学研究的深大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奖金总额每年不超过15000元,奖给优秀硕士研究生6000元,优秀博士研究生9000元。奖学金每年暑假前颁发,直接由牛憨笨院士账户转给获奖者。记者同时也从深大获悉,第十二届“牛憨笨”奖学金颁奖典礼日前刚刚圆满举行。

  在光电学院流传着一个小故事,牛憨笨在办公室一直都是最晚走的,只要有任何问题,都能在办公室或者实验室找到他。作为牛憨笨的弟子,深圳大学博士生刘双龙说,他是2011年在深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师从牛院士。刘双龙说,牛院士治学严谨,工作上,对待科研非常严肃认真,生活中,又充满人格魅力。

  “要把一生奉献给国家的科研事业。”刘双龙说,当时牛院士跟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自己完全没有概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与牛院士的相处他有了深切的感受。刘双龙说,牛院士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他告诉记者,就在牛院士已经因为身体情况不适住院治疗时,还一直坚持解答他在课题研究上的问题。

  除了刘双龙,牛院士的另外一名弟子、已是博士后的黄建衡说:“我从没见过他休假、陪家人,过年时也能在办公室和实验室看到他。”刘双龙补充说,一般七天长假,牛院士只会休一天,过年也只休三天。

  深大光电学院的老师回忆,牛憨笨平时生活很简单,他吃不惯山珍海味,也不爱吃大餐,就喜欢吃面食,每顿饭能吃上面条他就很满足了。在牛院士身边工作多年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牛院士想做的事情很多,就在逝世前还在惦记着自己要出三本书,还有两个重要的课题,还在不停地指导团队。此前,接受采访时谈及退休问题,牛憨笨曾表示:“干到80岁,我希望在实验室,和学生们泡在一起。”

  可亲可敬的“孺子牛”

  人如其名,牛憨笨的作风也正是同其名字一样,“讷于言”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个很低调的人,又是一位可敬的科研人员,对旅游、美食等统统不感兴趣,唯一的乐趣就是科研。”现任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的屈军乐告诉记者:“‘万事亲力亲为’是牛院士的行事准则,他不会像有些科研人员把手里的科研项目分给手下的博士生、研究生去做,大到规划实验方向,小到发现一篇对自己研究生有益的文献,都会亲自找出来。”

  据悉,牛憨笨进入深大以来培养的硕士、博士近80名,每一名学生都会受到牛憨笨“一对一”教学。“做他的学生很幸福,”博士生刘双龙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个例会上有十几个研究生,但是老师会一个个地指点出我们的功与过,这种‘一对一’教学让学生受益颇丰。”

  学生黄建衡告诉记者,“老师从事科研工作5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光电子学事业。”事实上,牛憨笨真的如“憨牛”一般忠于科研。牛憨笨儿子牛钢表示: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和规律,每天早上630分醒来,洗漱完毕吃好妈妈准备的早餐,两个人一起7点半准时到研究所,工作到中午12点,午饭后小睡到两点,起来工作到傍晚6点,晚饭后两人散步,然后回到研究所继续工作到10点回家。

  “牛院士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办公室的灯光。”同是牛院士弟子的赵志刚说,“每天晚上经过老师的办公室,看见里面透出的灯光,都会很心安,学生有疑问也方便找他,直至晚上10点。”记者了解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2013年。

  20132月,牛憨笨被诊断为壶腹癌,在上海接受治疗。一位今年年初去探望他的学生表示:自己去的时候老师全身接满了管子,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用纸和笔同人交流,病倒在床的他问自己最多的还是实验室的事;而自己提出的“项目太难,能不能降低点标准”的问题,遭到牛憨笨严厉批评:当初按什么标准申请的,就要按什么标准去完成!

  74日,这位可敬的“孺子牛”离开人世,一位学生写道:“老师一路走好,自此再不见晚上10点办公室的灯光。”

  人物百科

  牛憨笨,男,19402月出生,山西壶关人,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牛憨笨是中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像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变像管超快诊断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为中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光化学、光生物学、凝聚态物理、激光技术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超快图像信息获取手段。

  牛憨笨设计并负责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个获得重大应用的静电聚焦、静电偏转通用变像管,创建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负责研制成功的九种变像管和七种变像管相机,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禁运,并使我国超快诊断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为国防建设及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科普中国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编辑报道

 

 

责任编辑:刘帮勇

上一篇:竺可桢

下一篇:周光召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