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为何转基因食品吃不死人?

科学网 2016-09-26

    为什么吃药能吃死人,吃转基因食品吃不死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药,什么是转基因。目前大多数药是小分子药,或者叫化学药。小分子药能起作用主要是靠粘在致病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位点上来破坏或降低大分子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小分子药的特点,顾名思义,分子量比较小,只有几十个原子组成。由于小,它们的穿透性强,可以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也由于小,它们的特定性不够高。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能粘在致病的生物大分子,也有可能粘在不该粘的地方,从而导致其它分子功能的下降,这是为什么许多药有副作用的根本原因。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生物大分子药价格高,稳定性低,使用不方便,但目前由于特定性强的,副作用小而倍受追捧。对小分子药来说,不同的药就是不同的分子,进入人体不同部位后,它的安全性无法预测,所以即使通过三期临床试验、批准成药,吃药后的反应还要继续监测(临床四期)。由于化学药小分子有副作用,吃药不小心能吃死人也就不奇怪了。有些药批准后又退市就因为吃出问题来了。
    不同于小分子,基因是同一类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长链聚合物。链的骨架是由糖与磷酸藉由酯键相连而成,而支链是连在糖单位上的碱基组成。在DNA上的碱基只有四种:A(腺嘌呤), 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所以DNA实际上是一个四进制(0123)的编码系统。这个编码所说的内容需要另外一个称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分子才能读出来。而蛋白质这类分子本身也是由DNA编码系统指定的。这个指定某个特定蛋白质的DNA片段就是所谓的基因。不同于DNA,蛋白质是二十进制编码的分子,由二十个氨基酸组成(甘氨酸、丙氨酸等)。DNA用三个碱基来指定一个氨基酸。例如DNA的GGG指定的是甘氨酸,GCG是丙氨酸等。基因要最后成功完成指令、合成指定的蛋白质是很不容易的。这个基因前面至少有一个称为启动子的DNA区,然后称为R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的蛋白质们结合到启动子上面来把基因转录成称为信使核糖核酸(信使RNA)的长链聚合物。RNA与DNA的主要不同在于一个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个是(有氧)核糖核酸(RNA)。DNA的ATGC碱基对应的是RNA的AUGC碱基。信使RNA最后通过转运RNA(输送氨基酸)用信使RNA作为模板在核糖体RNA上合成蛋白质的。所以转基因的目的是转蛋白质:把一个物种的蛋白质在另外一个生物里通过它自身的转录、翻译分子机器而自然产生出来。从一个物种转基因到另一个物种是生物进化的一个方法,这也是病毒天天在做的事情:把病毒的基因转到它寄宿的生命体内。
    假如我们吃了转基因的植物所生产的食品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转进去的蛋白质在作为食物的部位(种子、果实、叶,或者花等)表达的话,我们会吃到这个蛋白质。大多数蛋白质在我们的胃里就分解成氨基酸被回收使用,是必要的营养。如果这个蛋白质生存下来的话,它能不能让我们生病呢?最常见的一种病是过敏。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发现这个外来物后会有免疫反应来消灭它,如果反应过头的话,就引起了过敏反应,我们许多食物过敏就是这样来的。食物过敏是可避免、可预防、可治疗,一般不会致死。假如免疫系统没能消灭它的话(例如没有认出来是有害外来物),它能不能导致其它病呢?有可能,但比小分子药的可能性小多了。不像小分子,蛋白质大,一般进不到细胞里,最多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大分子碰碰。这碰碰会不会产生“火花”而结合?分子之间只有从物理形状和化学特征上匹配才能长久地结合、从而影响功能而致病。小分子与大分子碰撞可能导致小分子陷入大分子表面的小坑里(小分子只需要小坑,对匹配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但大分子与大分子表面上的凹凸要大面积匹配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分子药的特定性强,副作用少的原因。而且,这个转基因蛋白质与人体内的其它分子的可能作用一定已经研究过的,发现没有问题才批准上市的,被遗漏的可能性远远比小分子药的可能性小。
    那我们吃进去的基因DNA片段,转录出来的信使RNA会怎么样?DNA和RNA在人体里是非常不稳定的,一般在我们的胃里就分解回收使用了。即使没有分解,它们也就带了编码所指定的转基因蛋白的信息而已。我们人的转录、翻译系统不会认识植物的启动子,不会去翻译植物的信使RNA。这个信使RNA与人的其它RNA,蛋白质的可能相互作用是可以事先研究、评估的,所以为害的可能性也将远远比小分子药的可能性小。
    总之,人体系统对付外来基因片段,信使RNA,和蛋白质这些生物分子有几万年的了解。而小分子药,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药,人体系统可能从没见过,没有防范的手段。越小越难对付,就如我们躲得过大象避不开蚊子,杀得了细菌灭不去病毒一样。同时科学界对生物分子与人体系统相互作用的了解要比小分子药深刻得多,安全更有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吃药能吃死人,吃通过监督、签定的转基因食品吃不死人的根本原因。
    虽然转基因危害的可能性远比小分子药的可能性小,但不可能是绝对安全。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任何化合物都可以是毒药,关键是剂量问题。例如水喝过多了就会破坏电解质在体内的正常平衡从而可能导致中毒死亡。既然不能绝对安全,我们为什么还一定要转基因?
    我们要转基因,是因为我们要向污染环境的化工时代说再见。我们的农产品越来越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它们导致水、陆、空环境的全面沦陷。土壤正不断在被化肥酸化,营养成分流失进入水里而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青岛绿藻就是一个例子。而化肥中的可挥发成分导致空气污染。农药的污染就更不用说了。只有转基因才能使农作物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免疫、控制,能够直接用生物方法合成生物肥料,才能使我们逐渐摆脱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比起化学对环境破坏而导致或者恶化的癌症、哮喘、肺病、心脏病等疾病而言,转基因可能带来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生物时代,才能使人类与自然更加和平相处,进入一个可持续的时代。
    转基因并不可怕,因为它在大自然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细菌互相交换基因,从而它们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而人本身就有8%的基因是病毒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转入到我们基因组里来。农作物杂交优化是通过随机、手工挑选来同时转大批量基因的方法,结果更加不可预测。而现代转基因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一个或几个基因进行精准转入,具体结果可调可控,可能危害可测可防。感谢美国人民为科学而献身,吃了二十多年的转基因大豆、玉米,穿了二十多年转基因棉花做的衣服,最近通过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联合复查了这二十多年的900多个研究成果及论文,向全世界证明了转基因农产品是无害的。所以是结束不必要争议的时候了,事实胜于雄辩。再见吧,化学时代。欢迎你,生物时代!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学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