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预测AI都是在吓唬自己?这来源于人类偏见

网易科技报道 2017-06-13

人类预测AI都是在吓唬自己?这来源于人类偏见

  据VentureBeat报道,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打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y Kasparov),那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在高度复杂领域战胜人类世界冠军。当考虑到1997年的计算能力时,这种成就更加令人惊叹。1997年时,我们许多人的电脑还无法连接互联网。漫长的拨号等待让人痛苦不堪,计算机显然也无法承担大量计算任务的重负。

  即使在“深蓝”取得“改变游戏规则”的巨大胜利后,大多数专家仍不服气。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天体物理学家皮亚特·胡特(Piet Hut)当时表示,可能还要100年计算机才能在围棋上击败人类。不可否认,古代围棋要比国际象棋复杂得多。即使在2014年,人们的普遍共识是,AI要想在围棋中取得胜利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当时,世界围棋卫冕冠军李世石(Lee Sedol)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表示:“尽管计算机已经击败了西方世界的国际象棋,但围棋显然更加复杂而玄妙。”可是仅仅2年后,谷歌的AI平台AlphaGo就击败了李世石,围棋还那样玄妙吗?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棋牌游戏中,越来越多的AI程序都已经击败人类冠军。这导致人们越来越感到焦虑,担心最终自己的生计会被自动化取代。无数出版物迅速抓住这种恐惧,以利用其增加网页浏览量。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文章问世,宣称哪些工作会在AI革命中幸存下来或消失。然而,如果你对比它们的结论就会发现,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很多结论自相矛盾,甚至根本不符合逻辑。

  最新的小测试出现在Facebook上,名为“机器人会取代我的工作吗?”我查找了许多资料,可能性仅为3.8%,结果相当令人感到欣慰。毕竟如果有医生告诉我,死于某种疾病的几率为3.8%,我可能不会急匆匆地去安排后事。但是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如芒在背:AI作家已经存在,并且正被主流出版物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觉得就像医生宣布我的病情恶化几率为3.8%那样,需要稍微加快安排后事的速度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大问题:为何所有有关AI的预测都如此吓人?挖掘“机器人会取代我的工作”的源头,可能会为我们提供第一条线索。这些预测都基于各种研究论文,它们是最糟糕AI预测的根源。学术界倾向于看待世界的方式与硅谷企业家截然不同。学术界决定开始某个项目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通过,而科技领域创业者们有了想法后,他们可能会立即行动起来。

  有鉴于此,请学术界预测AI行业发展前景就像在询问当地车辆管理局,Uber如何能在中国迅速抢占市场份额那样。他们可能是垂直领域的专家,但却与科技界的“快速突破,除旧立新”思维格格不入。结果,这些预测最好的情况就像随机猜测,并以发展速度缓慢的世界作为参考背景。

  有关AI糟糕预测的第二个因素是人类偏见所致。当问题介于谁会赢(人或机器)时,我们会不自禁地站在自己的队伍一方当你询问那些在大学工作的人,AI自动化取代所有工作的可能性时,他们几乎不可能给出客观的评价。

  这样的保守估计,承认任何能被人类从事的工作显然都能被AI所取代时,将使研究人员对AI充满恐惧。最好是能避开整个问题,并称这种可能在未来50年内都不会发生,那时候他们可能已经不在人世,这样的难题可留给下一代解决。

  第三个原因是,人类在理解指数性增长方面真的很糟糕。有关“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工作”的研究论文从2013年就开始出现。AI在过去4年中取得的进步几乎超过过去40年的成就。有明显的偏见认为,与那些重复性的常规工作相比,要求作出决定的工作被AI取代的几率更小。然而,神经网络资源的扩散表明,在任务比较明确的情况下,AI实际上非常擅长于作出决策。

  问题在于,我们的原始推理倾向于以线性推理看待世界。以经常在逻辑测试中使用的例子为证:如果湖面上的百合叶数量每天都会翻倍,整个湖面30天就会被完全覆盖,那么覆盖半个湖面要多少天?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15天,然而真正的答案是29天。

  在现实中,AI工具正呈现指数性增长。即使在当前的迭代中,它们至少已经有能力实现全部人类工作的部分自动化。令人感到不安的事实在于,所有这些AI预测似乎都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认为没有任何工作在自动化面前是安全的。我们都像2014年的李世石,为自己的优越感感到自豪。用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话或许可对未来AI增长做出做好的概括:事情未成功之前,它永远是看似不可能的。 (小小)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报道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