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新策略盯防太空流浪岩石,预防近地天体威胁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2017-12-27

  据《科学美国人》杂志在线版16日消息,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日前发布了“国家近地天体预防策略”,指出美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工具来跟踪太空中“流浪”的岩石,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来应对这一全球挑战。该战略被视为防御近地天体威胁的一个重要进展。

  近地天体是对自身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因此有可能产生撞击危险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体的总称。它们中的一员很可能正朝向地球方向运行,并对我们构成威胁。这不会是单一事件,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潜在碰撞的近地天体。2013年2月,俄罗斯陨星事件就造成上千人受伤,更可怕的是,全世界的宇航机构居然和普通民众一样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此事的。这以后,多国政府及下属宇航机构一直致力于查找并预知此类天体信息。

  白宫最新发布的这份19页的预防策略,旨在增强国家防备,通过提升当前所欠缺的预警能力,将近地天体碰撞地球的风险降到最低。概述的目标中,包括要增强近地天体的模型化预测,减少其轨道不确定性;计划增强紧急警报系统,并对能够消灭相关危险的太空探测器加大投入;如果确实存在近地天体袭击,应制定国家和国际应急程序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行星防御官员认为,该战略获批准是“重要的第一步”,随后需完善细节付诸行动。但《科学美国人》文章表示,美国政府是否愿意为这些努力提供大量资金仍有待观察。

  据预测,仅就小行星而言,目前尚未被发现的数量是已知数量的100多倍,其中约有100万颗的尺寸达到了足以摧毁纽约的程度。只有精确地早期预警,才有可能快速反应,利用正在研发的技术手段提高成功偏移它们的机会。(记者 张梦然)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