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林巧稚:诊疗费三块半

蝌蚪五线谱 2019-03-29

  “咚咚咚。” 

  1942年初春的一天深夜,北京西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回到住处的林巧稚刚躺下,就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以及“林大夫、林大夫”的急叫声。

  打开门,一位30多岁,浑身湿透的中年男人跪倒在林巧稚面前:“林大夫,我老婆难产,求求您去一趟吧!”

  住在一起的侄女听到声音出来,劝道:“姑姑,外面雨这么大,您还要去吗?”

  林巧稚转头对侄女说:“我之所以自己开诊所,就是想帮助更多人。人命关天,这点雨算得了什么?”

  说完,林巧稚简单收拾一下,又在抽屉里拿了些东西。出门前,细心的她没忘递给中年男人一把雨伞。

   

  毓园前的林巧稚语录石刻(网络图) 

  他们走的是一条小路。路虽然有些泥泞,可还算顺利。“这条路多像我前几年的人生轨迹呀。” 林巧稚不禁有些感慨。自从第一次独立手术成功,并晋升为总住院医师起,林巧稚通过不懈努力让医院领导们都刮目相待:1935年7月,她升为主治医师;1937年1月,她被提为副教授;1939年,她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作为协和医院的第一任女性妇产科主任,林巧稚的职涯达到顶峰。1941年底,工作上顺风顺水的她突然失业了。原来,当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与日本开战。美国人办的协和医院自然被日军占领,医院的美国人被抓,其它人被赶出医院。

  失业后的林巧稚没有像其它医生一样另谋高就,而是决定留在北京自主创业。毕竟,她到北京都20年了,对北京和北京人民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开业的消息一传出,诊所立即被闻讯而来的患者围得水泄不通。因为林巧稚是堂堂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这种名望在当时可谓屈指可数。

   

  以林巧稚为原型的邮票(网络图) 

  “林大夫,到了!”中年男人的话打断了林巧稚的思绪。这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杂院,产妇住的是低矮潮湿的小房子。看到脸色发紫的产妇,林巧稚询问中年男人为什么拖到现在。男人一会儿说医生没有把握,一会儿又说不确定生产期。林巧稚知道里面有不可诉说的原因,便闭口不言,拿出诊疗器准备手术。

  黎明时分,一名女婴终于呱呱坠地,婴儿的母亲也平安无事。一家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林大夫,出诊费多少钱?”中年男人小心地问。他是个憨厚的人,看到林大夫冒大雨出诊,又忙了一个通宵,救了母女二人的性命,这出诊费要多少都不过分。问题的关键是,自己一贫如洗,拿不出什么钱来。

  “一共三块半。按诊所规定,挂号费三角,药费一块二,出诊费两块。” 林巧稚笑着说。其实,从一个多月前诊所开业,林巧稚就一直遵循着对穷人少收费或不收费的原则,因为北京很多百姓由于经济困难,有了病也拖着。林巧稚以前在协和医院工作时就想能帮助穷困的患者一把,但医药费不由自己决定,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自立诊所,她没有像当时的其它所谓“名医”、“权威”一样乘机提高医疗费用。她听说北京的几家私立妇科诊所挂号费最低五角,有的高至两块时,便把自己诊所的挂号费定为三角。

   

  六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她亲手将五万多个小生命接到人世间。(网络图) 

  中年男人知道林巧稚是给自己面子。因为三块五(银元)并不算很多,一般家庭都能承受。他带着感恩的心拿出诊金递了过去。“林大夫,我们给您煮一碗荷包蛋吧,看您累了一夜!”产妇忙给老公使眼色。

  “不了,不了,我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觉!刚生完小孩,你们也一大堆事,忙去吧。”说完,林巧稚从上衣口袋取出一个红包,轻轻放到婴儿旁边。“我们诊所规定,每一个出生的宝宝都会送上一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这个红包是林巧稚昨晚临出门时,从抽屉里特意取的。原来,对于贫困的百姓,林巧稚出诊时一般都会送上10块到30块不等的红包,以当作自己的一点心意。

  林巧稚撑着雨伞走了出去。中年男人一直送了一里多地,因为他从没见过如此有修养,如此有同情心的医生。林巧稚离开视线很久了,他嘴里还喃喃细语:“三块五,三块五……”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蝌蚪五线谱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