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史轶蘩:无悔医学路,硕果满天下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11-22

  她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从医近6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她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整套垂体瘤诊治方法,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垂体卒中的分类、治疗原则和预后;首次发现生长抑素类似物有形成胆石的副作用;她主编的《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是我国该领域的鸿篇巨著,被广大同行视若宝典。她,就是我国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史轶蘩。 

  史轶蘩,江苏溧阳人。溧阳是史姓的郡望所在。1946年,史轶蘩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系,目标直指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的学制包括三年的医学预科和五年的本科,预科阶段在综合性大学完成,然后再参加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燕京大学的医预系是向协和输送学生最多的综合性大学,但淘汰率也是相当高,而且进入协和以后还会继续淘汰。史轶蘩在残酷的“淘汰制”中游刃有余。

  1950年夏,因成绩优异且全面发展,史轶蘩被授予国际菲陶菲荣誉学会颁发的金钥匙奖。学业完成时,她又和张之南、孙瑞龙一起被授予优等生称号。毕业后,史轶蘩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内科住院医师的工作是艰苦而烦琐的,通常也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史轶蘩很快就在内科脱颖而出,在医生和医学生中颇有名气。

  比史轶蘩低两届的师妹、后来的心内科教授吴宁回忆当年的情景:“每次我听像史轶蘩这样的上级大夫查房,都会深受触动。他们的问题永远是启发式的,每个问题和问题之间,都贯彻着清晰的思维。有时,他们为了给我们提问,隔夜就开始准备,就是为了让我们学得更生动,印象更深刻。”

  多年的辛勤努力终结硕果,自1989年起,以史轶蘩为主要完成人的三项研究相继获得卫生部级和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其中,由她带领内分泌科,联合神经外科、放射科等九个科室,历时14年完成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她注重多学科协作、紧密结合临床需要开展基础研究、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的转化医学研究思路。

  史轶蘩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临床药理研究,是我国应用神经内分泌药物治疗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开拓者。她主编的《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是我国该领域的鸿篇巨著,被广大同行视若宝典,极大地深化了国内同行对相关内分泌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我国内分泌疾病诊治水平。

  创新性的临床科研是史轶蘩团队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在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垂体生长激素瘤的过程中,史轶蘩团队发现胆石症的患者有明显增加,而这一现象在全世界均未曾报道。他们就此进行了深入的实验设计和系列临床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奥曲肽确实使胆石症发生增加,建议肢端肥大症患者在长期奥曲肽治疗中监测胆囊功能。

  1996年,史轶蘩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史轶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是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此后,史轶蘩继续在内分泌学领域开拓创新,对肥胖和青春发育的研究在她晚年的研究里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为未来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