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三个月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参与多项航天医学实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9-18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三个月的在轨飞行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多项航天医学领域的实验项目,取得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航天医学主要是以保障航天员健康生存和高效工作为目标,开展的失重生理效应机理与对抗方法、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航天员健康维护理论与技术、航天医学空间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咱们这次航天医学实验领域一共有5个方向,规划了14个实验项目,其中有6个是在轨操作的。其实有些画面大家已经看到过,有8个是进行共享数据或者飞行前后采样的,我们目前看数据都完整有效,非常宝贵。

  医学实验 航天员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 

  作为空间站的首批入驻者,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对象。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王春慧:我们关注航天员在轨飞行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国外飞行员也说到了身高会变高,坐高也会变高,比如说是人体测量尺寸的变化,比如说运动特性的变化。我们看航天员在轨是飞来飞去的,不是走来走去的,那么这种失重状态下,运动特性又是怎么样?还有操作力量,那么失重我们知道骨丢失肌萎缩,力量肯定也会变,然后也包括比如说视功能是怎么变的,然后认知特性,比如说我们的感觉运动怎么去统合的,我们就要眼手协调等等这些实验。

  航天员数据采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科研人员介绍,因为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因此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需要积累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等不同特性的航天员样本,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身体数据的采集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我们的实验都会根据它的时序性特点去设计,我们获取的数据应该是随着时序性变化能够体现出特征的。我们这回神十二的项目在神十三会再次延续,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数据。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央视新闻客户端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