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分享科学圈的2018年度金句,孩子听了启智老人听了防骗

科普中国网 2018-12-29

  2018年的科普中国网,删繁就简——

  得到科学家嘱托,背负使命继续前行;

  收到小网友投稿,帮他实现小小的科幻梦想;

  收获铁杆“粉丝”,被追问稀奇古怪的问题……

  当整个社会陷入泛娱乐化困局,“价值重建”讨论再回公众视野,科普中国网坚守理想与信念。我们相信终有一天,科学将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科学的思考方式认知世界。

  在开启2019年之前,我们奉上部分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的精彩观点,愿科学家的声音被更多人所听见,以启发科学思维。

  关于科普

  我们做科研花了国家那么多钱,就应该把科学技术还给公众,让公众了解。我做科普工作不是“高射炮打蚊子”,是“高射机枪打飞机”。能够做科普工作,更大地发挥了我的作用。做好研究是我的天职,做好科普是我的责任。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探月首位首席科学家)

  科普与科研应该“平起平坐”。“科研和科普共同组成一支科技创新‘作战部队’。科学家是‘尖刀排’,在前方冲锋陷阵;科普则是‘后方大部队’,负责后勤补给。如果大部队掉队了,科技创新就会像强弩之末。

  ——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做科研不要总强调“舍小家为大家”,更多的应该是在目前国家提供的优良科研条件下完成个人梦想,同时为国家做贡献,这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付出辛苦,不需要单单给科研贴上神秘、奉献的标签。”

  ——徐颖(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导航技术室副主任)

  有人认为,科普论文容易懂,太通俗,往往内容浅薄,而学术论文风格严谨晦涩,才标志着我思想深刻,内容权威。于是有人开玩笑,说你把一个人能听懂的东西写得鬼都看不懂,就是博士论文了。可是鬼都看不懂的东西,对人又有什么用,难道读博士变成人鬼情未了了吗?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做科研是要站在科学的视角,而做科普则需要站在人的视角。

  ——崔凯(食品工程博士、心理学博士)

  关于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文化和精神的提炼,需向社会、公众推广,就要通俗易懂,我归纳为十二个字: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理性质疑。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

  没有质疑,科学精神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精神,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的文化不会成为先进的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才有自信!

  ——张双南(“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尊者讳。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些要素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合理的怀疑精神,坚持自己动手的实干精神。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正走向创意时代。创意时代需要创新思维,这也是丹尼尔·平克说过的“决胜未来的六种能力”的其中一种。可以说,现在核心的问题是:具有人文情怀、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学会变换思维方式,并且努力在实践中运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李象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关于谣言

  超级食物都是扯淡的。听说过螺旋藻吗?联合国吹过它是21世纪最佳食物。联合国还吹过吃昆虫呢。这里的联合国其实是指FAO,主要管消除饥饿,跟你关系不大。如果不是哥伦布时代的物种大交换,现在他们可能会吹土豆玉米红薯呢。

  ——钟凯(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榴莲和芥末的确不能一起吃,因为亲测榴莲蘸芥末吃会恶心。”“海鲜和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怎么才会中毒?至少吃个150来斤。”

  ——张宇识(北大理学博士、理工哏相声、科技评书创始人)

  为什么人越老越没有知识,离开学校越久知识越少?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人们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只教知识,离开学校后不学习了,而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没有,所以越老变得越没有辨别能力。老话说“姜是老的辣”,但现在是越老越好骗。没有科学精神,就不会去质疑。所以,传播科学精神到底有什么好?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少让大家受点骗!

  ——张双南(“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

  关于科学教育

  健康素养是一个基础问题,应当从孩子的教育着手,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通常都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家庭的生活习惯就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我们应鼓励孩子锻炼观察、提问、猜想能力,不要一开始就给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首先,要积极陪同孩子去研究问题。其次,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李永乐(人大附中老师、西瓜视频创作者)

  我身边很多人成为了时髦的追星族,他们在综艺偶像的陪伴下度过整个青春期,他们能精确说出自己偶像的生日血型身高体重爱好特长,却说不出牛顿第二定律到底有什么内容。直到走入残酷的社会,他们才恍然大悟,人这一辈子青春非常短暂,如果在该学习的时候没有集中注意力于学业,今后的生活会非常艰辛。可是这该怪谁呢?

  ——吴宝俊(中国科学院大学理论物理博士)

  如果我们一味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舒适地躺在技术带来的温暖窝里,而不去迎接技术进步引起社会变革的挑战,那么我们人类最终的结局只会陷入无尽的黑暗。

  ——刘慈欣(科幻作家)

  一纸篇章无法尽数刊载科学家们的精彩言谈。

  2018年,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又喜迎中国科协成立一甲子。

  我们希望为时代留下注脚,真正让科学智慧与科学精神浸润在每个人的脑海与心田;

  201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