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北极纪录电影《光语者》 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机

科普中国网 2018-02-05

  近日,我国首部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提到我国政府依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将积极参与、建设北极,为北极发展做出贡献。今天开机的纪录电影《光语者》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纪录片拍摄团队正深入位于北极腹地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探寻那里的中国元素。

  据了解,该影片经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批准,由北京极光映像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星辰大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制。作为中国首部关于北极的纪录电影,《光语者》讲述了人与自然、未知与探索的故事,展示了以中国科学家为代表的“极地人”们,在极夜的恶劣环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寻找光、传递希望的故事。影片的拍摄得到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新奥尔松极夜中的人们过新年 摄影:刘杨

  影片《光语者》在北极地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举行开机仪式的同时,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清泉·奥森共享空间同步举行了分享会。

   

  专注分享会的嘉宾们

  会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表达了对国内首部极地纪录电影《光语者》的期待。他说,国际上有很多反映各国科考队员和科考站的纪录片,但是我国却没有,这和我国正在从极地大国走向极地强国的国际地位严重不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极地事业。本片的拍摄,践行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体现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正在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讲述中国极地科考的现状与发展

  本片导演卢武介绍,《光语者》是一部传递光与希望的纪录电影。他将光语者诠释为一种符号,蕴含了人性里固有的具足与美好,而光语者本身也是一个媒介,将这种具足与美好传递出去,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光,照见自我,也照亮别人。据了解,以极地题材为主的电影和纪录片,由于拍摄难度较高,环境艰苦,历来具有稀缺的科学研究及艺术创作价值。电影《光语者》的主创团队过往都曾有丰富的在南北极进行实地拍摄的经验,甚至不乏专业的科考队员,希望能为观众展现一个梦幻又真实、美丽且残酷的北极。

   

  光语者发起人卢武先生现场分享影片创意

  北京星辰大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何朝霞从艺术之都维也纳送上祝福。她表示,星辰大海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根植中国,放眼世界,致力于在浮躁的时代中专注创造高品质稀缺原创内容。据了解,星辰大海即将与国际组织共同展开与科学艺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主题相关的合作,这也将有力助推《光语者》的国际影响力。随后,北京星辰大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伙人彭永恒女士通过对摄影作品的解读,诠释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内涵,也赋予了“光语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彭永恒女士现场解读摄影作品

  此外,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向东等嘉宾也出席了开机仪式,并以“光语者”的身份与到场嘉宾分享了自己对于极地和光的感受。

   

  曲向东先生分享对极地的感悟

  该电影的拍摄地点包括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城以及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所在地新奥尔松,拍摄制作周期五个月,预计将于下半年正式在各大院线上映。

   

    摄制组在朗伊尔城拍摄

  故事梗概:

  电影将记录85后大气高空物理科学家刘杨的极地征程。作为负责极区空间环境监测的极地科考队员,刘杨将在那里独自度过120个极夜。2018年2月15日,他与极光作伴,一个人迎接中国的农历新年,用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温暖北极的寒冷。

  朗伊尔城位于新奥尔松小镇以南,那里居住着一群欢快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有着规律的阴面和阳面,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光语者。3月伊始,那里持续了长达5个月的黑暗将被曙光冲破,“光语者们”将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嘉年华活动来庆祝“太阳节”。影片将以光语者的名义,唤醒蛰伏的本心,点亮期待的灵光。

  背景链接一:《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政策方面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全文约9千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白皮书指出,北极治理需要各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和贡献。中国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愿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与有关各方一道,积极应对北极变化带来的挑战,共同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8个语种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背景链接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签署于1920年,中国政府于1925年参加了该条约。该条约使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也就是说,中国人也完全有权进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区,建立北极考察的后勤基地,开展正常的科学考察活动,中国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就坐落于此。

  如今,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云集了各国众多的科学家,建立了一大批极地科考站和研究所,对北极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

  背景链接三:中国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责任编辑:柯柯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