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9岁时血液样本可预测躁郁症

中国科学网 2016-09-08

   

  狂躁行为可能始于孩童时代的炎症。图片来源:Getty

  孩童时炎症水平高可能预示着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狂躁行为的风险也较高。这项日前发表于《心理医学》杂志的研究或许会带来治疗诸如躁郁症等疾病的新方法。

  轻度躁狂会涉及一段过度活跃期,并且通常是包括躁郁症、季节性情绪失调和一些类型的精神病在内的情绪障碍的征兆。经历过轻度狂躁的人可能愿意冒更多风险、感觉更加自信,并且对其他人变得不耐烦。出现诸如此类征兆后,他们可能会“崩溃”,需要睡很长时间并且有时对于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能记住的很少。

  此前研究表明,炎症和情绪障碍之间存在关联。这促使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Joseph Hayes及其团队想知道,孩童时的炎症是否可能导致随后的生活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分析来自1700余人的数据,Hayes团队发现,9岁时一种涉及炎症的化学物质水平过高同在22岁时经历轻度躁狂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这种名为IL-6的化学物质通常由白血细胞分泌,以刺激针对感染或创伤的炎症免疫反应。Hayes团队表示,目前尚不明确孩童时代的炎症如何诱发轻度狂躁症状,但IL-6已知会影响大脑。一项利用注射增加健康志愿者血液中IL-6的研究发现,这会引发焦虑症状,并且降低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

  与此同时,有证据表明,IL-6会影响一个被称为亚属扣带的区域中的大脑活动。该区域被认为控制着广阔的大脑区域网络,包括影响心情和焦虑、睡眠、记忆和自尊的网络。

  Hayes团队认为,靶向炎症通路或许有助于治疗诸如躁郁症等疾病。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