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顶管施工工艺或终结“马路拉链”历史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09-05

  在不打扰地面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将管廊成功植入地表建筑密布、交通主干道纵横的老城区地下?将矩形顶管施工工艺在国内应用到管廊施工领域,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破解了这个难题。

  记者在内蒙古包头市经三路管廊施工现场看到,在地下深处,巨大的顶管设备带着轰鸣声将7米×4.3米的矩形混凝土管向前稳步推进。

  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交流会上,同济大学教授束昱认为,这一施工工艺是一项创新,有助于提升地下管廊建设的整体效益,并有望借此终结“马路拉链”的历史。

  包头是国家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建六局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具体实施的“包头市新都市区中心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包括经三路、纬五路、建设路多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管廊长度11.18千米,入廊管线主要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

  目前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预计于2017年8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对所有管线实施统一管理,智能监控。管廊还设置了专门的通风口、检修口,便于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便利维修。

  顶管施工是暗挖施工技术,不需要开挖面层就能穿越地下构筑物、道路、河道等,相比开挖敷设技术,具有施工面小、对交通干扰小、噪音和震动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中建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告诉记者,地下管廊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管廊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领域,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将成为管廊建设技术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