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制导时代,高空轰炸战术过时了吗?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05-17

  中国空军发布通告称,自3月3日至8月31日,要在安徽大官湖靶区连续进行182天昼夜间高空实弹训练。

  在以高射炮、高射机枪为主要防空武器的年代,昼夜间高空轰炸战术十分常见,也就是轰炸机飞到高射炮射程外的高空大规模投掷非制导炸弹,俗称“铁炸弹”,来打击军事目标。

  不过在现代空袭中,由于导弹成为主流防空武器,战机已无法仅仅通过提高投弹高度来避开攻击,更多的是采用“防区外打击”,即战机挂载射程、投掷距离在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精确制导炸弹,在敌人防空武器射程外发动攻击,可极大减少己方装备和人员损失。

  有人要不明白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这次空军还要花大力气训练高空轰炸这一传统战术呢?

  先看一个事实,无论是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还是近年俄罗斯在叙利亚进行的军事行动,都采取过高空轰炸战术。

  就目前来看,精确制导炸弹价格还较昂贵,适合对地面重要节点性目标,如防空雷达、通信指挥中心等,实施点穴式摧毁;而重要面状目标,如机场、部队和装甲战车集结地、后勤补给区等,高空轰炸战术仍然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我国精确制导炸弹种类还不够丰富,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作为精确对地打击之后的第二波空袭,使用“铁炸弹”进行高空轰炸,仍然是我国飞行员必须要训练的科目之一。

  监  制:战 钊

  脚  本:肖春芳

  制  作:刘忠恒

  王 佩

  万 玺

  配  音:毕孝斌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